第二十四章:国子(2/3)
车上有些意外,他沉默了一下,道:“失礼了。”
说完就拉下青布帘退出去了。
留下桑榆独自在风中凌乱。
等到崔叙重新上马,他这才来得及回忆之前的事。
他恍然觉得事情似乎有点不一样,马车是他吩咐找寻的,但是他并没有准备让桑榆乘坐,之前同胡少卿交谈间,胡少卿觉得他这两日过于操劳,让他休息一下,他想着可以借着去国子监的路上,在马车上小憩一会儿。
作为一个世家子弟,崔叙自问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人,该休息还是要休息的。
只是没想到路崖以为马车是给桑榆准备的,直接让桑榆上车了,他没细想便直接准备上去,才闹出这等尴尬事。
也怪他,没考虑到桑榆是个小娘子,不会骑马。
想到桑榆,崔叙脑中陡然出现了自己方才看到的场景,桑榆双手捧脸,手肘撑在膝盖上,小小的一团,乖乖巧巧地坐在方凳上。
她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嘴角挂着笑,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红晕。
崔叙脑中又想到自家阿娘的唠叨,默默地叹了一口气,想来自己真的要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了。
……
国子监位于万年县的务本坊内,北邻皇城,东边是平康坊,离朱雀大街不过隔了一个里坊,真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也足以看出圣人对它的重视。
国子监设有国子、太学、四门、律、书、算六学,光是学生就有三千多人,除了勋贵子弟之外,优秀的庶人子弟、恩荫、捐生等皆可入学,甚至还能看到胡人夷族在此求学。
它是本朝的最高学府,也是最权威的教育和管理机构。
桑榆来到长安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来国子监,本来这里就不是平民百姓来的地方,加上桑榆自认是个学渣,实在搞不懂这些之乎者也的,对这里自然也就敬而远之。
但是崔叙是个熟悉的。
几人在他的带领下,毫无障碍地直通后院。
匆匆赶来的监丞一边擦着虚汗,一边将他们带到周学官生前住的院子里。
“国子监的学官都配有住所,周学官生前就住在间屋子。”监丞尽职地介绍道,“这个院子原本共住了三个人,周学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