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野兔(2/3)
,和大家一起商量对策。会议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有人提议去更远的地方找食物,有人提议把家里的旧物拿去换粮食,但都不太可行。这时,村里的老学究李老先生开口了:“我听说有一种叫‘观音土’的东西,在饥荒的时候,有人会吃这个充饥。”“观音土?那能吃吗?”村民们纷纷表示怀疑。李老先生叹了口气:“我也只是听说,这东西吃了不消化,吃多了会腹胀、便秘,甚至有生命危险,但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或许能解一时之饥。”赵大柱沉思了一会儿,说:“不到万不得已,咱们不能吃这个。我再想想办法,明天我去镇上看看,说不定能找到点门路。”第二天,赵大柱早早地就出发去了镇上。镇上周遭也满是饥荒的痕迹,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铺大多关着门,仅有的几家粮店门口,挤满了前来买粮的人,可店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且价格贵得离谱,赵大柱摸了摸口袋里仅有的一点钱,无奈地摇了摇头。就在他准备失望而归时,突然听到有人说:“后山的野板栗应该熟了,就是不好摘,还危险。”赵大柱眼睛一亮,立刻朝着后山走去。后山的路更加陡峭,荆棘丛生,但赵大柱顾不了那么多,他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终于找到了一片野板栗林。野板栗长满了尖刺,采摘十分困难,但赵大柱没有退缩。他找来一根长竹竿,用力敲打树枝,板栗纷纷掉落。他的手上、脸上被尖刺划出了一道道血痕,却浑然不觉。装满了两麻袋板栗后,赵大柱才匆匆下山。回到村里,村民们看到这么多板栗,都兴奋不已。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剥板栗,一边商量着怎么吃。有人提议煮着吃,有人提议炒着吃,最后决定一部分煮着当下口粮,一部分晒干储存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村民们靠着野菜、偶尔的猎物和野板栗,艰难地维持着生活。赵大柱依旧每天带领大家寻找食物,他鼓励大家:“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终于,在大家的坚持和努力下,春天来了。赵大柱带领村民们开垦荒地,种下了玉米、红薯等耐旱作物。大家精心照料着这些庄稼,期待着秋天的丰收。在那段艰苦的饥荒岁月里,王家村的村民们相互扶持,共同奋斗。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困境中寻找生机,终于等到了曙光。多年后,每当人们说起那段岁月,都会感慨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