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私下猜疑(2/3)
但至少,他们还有个剿匪的名头,最后也确实在玉南县中剿灭了那支逃蹿的海寇,堵住朝廷和上官们的嘴。
那于成俊又能找到什么借口呢?
难道还能诬指青田县跟海寇勾结,所以才强行剿灭?
看看青田县差役的所作所为,便是朝廷也绝不会相信的。
不要以为于成俊是士大夫的“自己人”,便能轻易脱罪,越是他这样的人,做出破坏朝廷规矩之事,越会被视为“离经叛道”。
而且,朝廷规矩需要威严才能维持,他们也要给天下臣民一个交待的。
“这便更是奇了,若是此次出兵于他们而言真的没有好处,那于成俊何苦要费心费力,数以万计的厢军集结起来,纵是真的什么也不做,也能给海寇们极大的压力,这依然会便宜了唐宋。”
“或许于成俊是盯上了击败海寇的功劳?”
“他名义上依然是兖州刺史,现在海寇已经沿着营业侵袭到兖州境内,按理也算是他这个刺史有所失职。”
“借着与我们共同出兵的名义,他只需要把大量的厢军集结起来,便能坐看我们跟海寇打生打死,他在后面白捡一个平定匪患的功劳,甚至都不需要亲自来到大战前线。”
在座众人,对于这个分析还是很认同的。
听起来对于成俊有利,而且也很符合他作为一个士大夫官员偷奸耍滑,抢夺功劳的作风。
唐宋也不能否认于成俊或许就是抱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他总是觉得有些不太对。
“若真是如此,为什么他只是集结厢军,却未动用手上的禁军呢?”
“动用禁军?”
“正是,兖州刺史府还有权力调动少量禁军行动,若真要抢夺功劳,调派他们更加名正言顺,而且大战之后抢起功劳来也更有底气。”
朝廷上下,谁不知道厢军都是什么货色?
说他们在灭贼之战中能立下多大的功劳,自然比不过几营禁军在场。
“确,确是如此,于成俊甚至是明言只调派厢军,而不是私下玩弄动作,以厢军充替禁军,这更加不合理了。”
“厢军到场,除了给咱们壮声势之外,明眼人都知道不可能有太多作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