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天地囚笼局3(3/4)
张维贤呵呵一笑,“听起来不错,一切都得讲究具体方法,否则依旧是东施效颦、南橘北枳。”
黄宗羲拱手而答,“公爷所言在理,北方开杂科,学生也赞成,单一的经义科举取士,大多为理学门徒,并非治国良才,且经义唯一,极易让官宦子弟以不正当的方式胜过平民,扩大科举,包括小吏,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等等的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治理施行者…”
“说你自己的办法!”崇祯不痛不痒提醒了一句。
“回陛下,学生研究过历代大朝改革,所有的改革有一个共同现象:天下之田赋日增,而后之为民者日困于前。
史册中税费改革多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百姓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情况。学生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天下田赋特重,尽输于官,然且不足。究其原因,所税非所出,即田赋征银,银却非农田生产之出,百姓因折银而加重负担,一条鞭法无法执行的根本所在。
征收田赋,必任土所宣,出百谷者赋百谷,出桑麻者赋布帛,以至杂物皆赋其所出,生产什么缴纳什么,不强求一致。
但这又返回税赋折损过重,朝廷收税拖沓严重的旧境,威远大将军用商号代替了此项繁杂的行为,避免朝廷税赋损失。
江浙乡绅治乡,天然避免了最严重的税赋损耗问题,乡绅收杂税,而后根据朝廷所需送仓,乡绅自食损耗,要粮送粮,要银输银。
民富国强,学生认为还需崇本抑末。李卓吾曾言:穿衣吃饭即人伦。学生以为大善,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农为根,工固圣,商愿途,皆本也。
农工商皆本,农税、工税、商税皆税赋,必须全部合理收取,但只有乡绅能贯彻施行,这就是乡绅治乡的优点。
陛下圣旨任乡绅为官,大义为上,足税于仓,稳世于民,督吏于朝,同样可达到威远大将军改革的效果,且更加稳妥。”
黄宗羲讲完了,大厅安静无声,每个人都在思考。
崇祯第一次听到别人分析陆天明的改革思路,天下为主君为客,说到底,中心依旧是天子正统,治权来自君王,当然可以接受形式变化。
张维贤嘴角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