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天地囚笼局18(1/7)
汪汝谦顿时哀求看向刘宗周和黄宗羲,好似在求他们尽快结束,哪怕认输。
师徒俩很发愁,他们也不想与威远大将军论道。
儒士与将军论道,感觉输赢都是一个结果,且时间太仓促了。
陆天明好似知道他们为难,向榻后坐坐,直接半躺,淡淡说道,“北方议政与乡绅治乡的优劣,靠嘴无法辩论,因为治国的实践与儒学的思想,是心与身的合一。
通过自我推理来证明乡绅治乡更好,就像用阿弥陀佛来证明无量天尊,你认为有用,他就有用,你认为没用,他就没用。”
这话调子太高,黄宗羲接茬不合适,刘宗周拱手道,
“大将军言之有理,人心即道心。学贵适用,治学为明道救世,学问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才是真正的学问。”
陆天明点点头,“这是蕺山先生的学问,陆某认可这句话,不代表认可蕺山学派。
蕺山先生别急,咱们捋一捋大明的学问,您就知道陆某在说什么。
儒学诞生以来,强调仁、义、礼、智、信等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代以前,经学治世,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有了新的理解,理学治世,既有发展、也有创新。
大明真儒陈白沙于弘治年间,首提心学一词,陈白沙弟子、与王阳明一起讲学的大儒湛若水认为,心学即随处体认天理,而王阳明提出心学的宗旨乃致良知,至此,心学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成为儒学又一大派。
蕺山学派的学问,基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之旨,认同朱子通过观察事物来获得天理,又加入王阳明的良知说。
听起来是大杂烩,但若论儒学的理念,陆某可以非常肯定的说,世人不会再超过蕺山先生。
理学、心学若是在学术上论高低,朱子乃冠军,二程乃亚军,王阳明乃季军,蕺山先生是不可否认的殿军,集学术大成者。”
刘宗周顿时听明白了,真正做学问的人,从不会认为自己的理念‘大圆满’。
任何理念,均是有正有反,有真有假,有实有虚,关键在认知、运用、实践、改进,而不是固步自封。
换句话说,陆天明并不是说乡绅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