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真理皆在来时路(3/4)
陆天明扭头看周延儒一眼,并没有接茬,到门前郎朗说道,“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务在诱掖奖劝,砥砺切磋,使道德仁义之习日亲日近,则世利纷华之染亦日远日疏,所谓相观而善,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者也。
…大抵朋友之交,以相下为益。或议论未合,要在从容涵育,相感以诚,不得动气求胜,长傲遂非。务在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其或矜己之长,攻人之短,粗心浮气,矫以沽名,讦以为直,挟胜心而行愤嫉,以圮族败群为志,则虽日讲时习于此,亦无益矣。诸君念之!念之!”
这话很长,陆天明面向王府朗读,到后来刘宗周也跟着他背诵,别人就跟不上了。
等朗诵完,刘宗周立刻躬身,“原来大将军对心学多有研究,《中天阁勉诸生》乃文成公对教化的态度和诸生的期盼。”
陆天明回头指指大堂墙上题字,那里挂着王文成亲自书写的《中天阁勉诸生》,“我没有研究,刚看了一遍。”
“呃~大将军记忆惊人,与文成公心意相通。”
“倒也不是,以前看过,小时候还背诵过,后来忘了,刚才看一遍,再次记起。”
刘宗周,“……”
陆天明没理会他的尴尬,对众人微笑道,“世人皆知王文成乃心学圣人,研究他的学问,膜拜他的成圣路,可惜没有一人能复刻。
陆某与你们不同,陆某对王圣人最初的印象就不是心学,更不是武勋,陆某对王圣人最深刻的印象有三个,一是废寝忘食格竹,二是少年独游塞外,三是超群的箭术。
格竹失败,并不是真的失败,失败本身就是成果,王圣人开始怀疑‘格物之道’,而怀疑就是思考,进步的开始。
年幼时期,朝政腐败,反贼四起,王圣人发誓一定学好兵法,为国效忠。十五岁时出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塞外,酝酿经略四方之志。
为磨炼意志,王圣人曾苦练箭术,百步穿杨,三代新建伯更是公认的大明箭术大师,总督漕运二十年,单人铁弓肃清黄淮匪乱,一箭镇黄淮之名,依然在江北流传。
王圣人一直是文武全才,不止是儒学大师,既有高超的武艺,也精通兵法,封伯之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