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白起坑杀赵卒:残忍暴虐,触目惊心(3/8)
十分严密,赵军无法突破。廉颇得知赵括被围后,心急如焚。他组织了多次救援行动,但都被秦军击退。秦军的战斗力极强,赵军的救援部队无法突破秦军的防线。
战争持续了数月,赵军的粮草耗尽,士兵们饥饿难耐。赵括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杀马充饥。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赵军陷入了绝境,士气低落。
3 战争的结果
公元前 260 年,赵军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赵括在突围中被秦军射死,四十余万赵军投降。秦国取得了长平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极大地削弱了赵国的实力。
长平之战对两国及整个战国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赵国来说,这场战争损失惨重,不仅失去了大量的兵力和领土,也让赵国的国力一蹶不振。对于秦国来说,这场战争巩固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白起坑杀赵卒的具体情况
1 坑杀的地点和规模
白起坑杀赵卒的地点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据史书记载,白起坑杀了四十余万赵国降卒。这个数字虽然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被坑杀的赵卒数量非常庞大。
如此大规模的坑杀,让人不禁想象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惨烈。四十余万生命在瞬间消逝,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尸体堆积如山。这一幕,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血腥的画面之一。
长平之地,原本是一片宁静的土地。但在那一刻,却变成了人间地狱。四十余万赵国降卒被秦军驱赶到一个山谷之中,他们惊恐万分,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命运。白起站在高处,看着这些降卒,心中充满了矛盾。他知道,如果不处理好这些降卒,他们随时可能反叛,对秦军构成威胁。但他也知道,坑杀这么多降卒,将会引起极大的争议。最终,白起还是做出了决定,他下令秦军将这些降卒全部坑杀。
2 坑杀的过程
(1)白起的决策
白起做出坑杀赵卒的决定,主要是出于军事和政治上的考虑。从军事角度来看,四十余万赵卒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如果不加以处理,他们随时可能反叛,对秦军构成威胁。从政治角度来看,秦国希望通过这次屠杀,震慑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强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