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李冰修筑都江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6)
尾部,是一个低矮的堰坝。当内江水位过高时,多余的水会自动从飞沙堰溢出,流入外江,从而起到调节水位的作用。宝瓶口是在玉垒山山体上开凿的一个口子,它将内江的水引入成都平原。宝瓶口的宽度和深度经过精心设计,既能保证足够的水量流入成都平原,又能防止洪水泛滥。
在工程规划的过程中,李冰充分考虑了地形、水流、气候等因素,力求使工程设计达到最优化。他还广泛征求了当地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反复论证和修改,李冰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程规划方案。
3 工程施工
工程规划确定后,李冰开始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岷江水流湍急,施工难度极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冰采用了“竹笼卵石”的方法,即用竹子编织成笼子,里面装满卵石,沉入江底,形成堤坝。这种方法既坚固耐用,又便于施工。其次,开凿宝瓶口需要在山体上进行大规模的爆破和挖掘。李冰带领着工匠们采用了火烧水浇的方法,即先在山体上用火烧出裂缝,然后再用冷水浇淋,使山体破裂,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李冰还充分发挥了当地百姓的智慧和力量。他组织百姓们参与工程建设,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水利知识和施工技术。同时,他还注重工程质量,严格要求工匠们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都江堰终于在公元前 256 年建成。
四、都江堰的功效与意义
1 防洪
都江堰的建成,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防止了洪水泛滥。鱼嘴分水堤将岷江水分成内外两江,外江为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内江则引入成都平原,用于灌溉和水运。当洪水来临时,外江能够迅速排泄洪水,减轻成都平原的洪水压力。同时,飞沙堰也能够起到调节水位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时,多余的水会自动从飞沙堰溢出,流入外江,从而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安全。
都江堰的防洪功效,不仅保障了成都平原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在都江堰的保护下,成都平原不再遭受洪水的侵袭,百姓们可以安心地从事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