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楚怀王入秦:引狼入室,自取灭亡(5/7)
肯屈服于秦国的压力。他深知,一旦自己答应了秦国的无理要求,楚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于是,他开始暗中谋划逃脱之计。他利用看守人员的疏忽,多次试图寻找机会逃离秦国的控制。他曾试图在深夜里乔装打扮,混在侍从之中,偷偷溜出囚禁之地;也曾试图贿赂看守士兵,为自己创造逃跑的条件。然而,秦国对他的看守极为严密,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安排,他的一次次逃脱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在那狭小阴暗的牢房里,楚怀王度过了无数个痛苦难熬的日夜。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楚国命运的深深担忧,对自己当初决策失误的无尽悔恨,以及对秦国暴行的强烈愤怒。
六、楚国后续反应
楚国国内在得知楚怀王被困秦国的噩耗后,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臣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商议着应对之策。
在军事方面,楚国迅速进入紧急战备状态。边境地区的军队被紧急调动起来,加强了各个战略要地的防御力量,以防秦国趁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同时,国内的一些将领纷纷请缨,主张出兵攻打秦国,营救楚怀王。他们认为,楚国作为一个大国,绝不能容忍秦国如此肆意妄为地欺凌自己的君主,必须以强硬的军事手段予以回击,彰显楚国的威严和实力。然而,也有部分大臣对此持谨慎态度。他们深知秦国的强大实力,担心贸然出兵不仅无法成功营救楚怀王,反而会导致楚国遭受更为惨重的损失。他们主张先通过外交途径,与其他诸侯国进行沟通协商,争取联合各国的力量,共同对抗秦国,这样或许才有更大的胜算。
在外交上,楚国紧急派遣使者前往其他诸侯国,四处奔走求救。使者们言辞恳切地向各国陈述楚国的遭遇,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援助和支持。然而,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国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对楚国的求救反应不一。齐国,作为与楚国曾经有过联盟关系的大国,在此时却表现得犹豫不决。齐国一方面担心卷入秦楚之间的纷争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另一方面,也想趁机从楚国的困境中谋取一些利益。其他诸侯国如赵国、魏国、韩国等,也都在观望局势的发展,权衡利弊得失,不愿轻易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种孤立无援的困境下,楚国的外交努力收效甚微,只能独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