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乐毅伐秦:兵锋凌厉,气势如虹(2/7)
唯贤的选拔制度,一大批有才能、有抱负的平民子弟得以进入官场,为燕国的政治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经济领域,他鼓励农商并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同时积极扶持商业发展,促进了燕国的经济繁荣;在军事上,乐毅借鉴各国的军事训练经验,结合燕国军队的特点,制定了一套严格而科学的训练方法,打造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精锐之师。在乐毅的精心辅佐下,燕国的国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提升,逐渐从昔日的战败阴影中走出,重新成为战国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乐毅深知,燕国要想真正实现复仇大业,单凭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巧妙地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利益诉求,联合其他诸侯国,形成强大的军事联盟,才能与秦国这样的强国一较高下。于是,他开始精心谋划伐齐、伐秦等一系列战略,为燕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无比的基础。
二、联军组建
乐毅凭借其在各国间积累的崇高威望和炉火纯青的外交才能,踏上了联合各国组建伐秦联军的艰难征程。他不辞辛劳,奔走于赵、韩、魏等国之间,犹如一位穿梭于战国风云中的和平使者与战略谋划者。每到一国,乐毅都会深入了解该国的政治局势、经济状况以及军事力量,从而精准地把握各国君主的心理诉求与利益关注点。他向各国君主详细分析当前战国局势,指出秦国的扩张势头犹如洪水猛兽,已经严重威胁到各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对于赵国而言,其与秦国接壤,秦国频繁的军事挑衅与蚕食鲸吞,使得赵国边境烽火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大片领土岌岌可危。若能借助此次联军伐秦的机会,赵国不仅可以解除西部边境的巨大威胁,还能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获取秦国的部分土地与资源,增强自身实力。韩国和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四周列强环伺,自身战略纵深狭小,长期在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伐秦成功,它们将获得宝贵的战略缓冲空间,摆脱被秦国随时侵略的困境,甚至有望在秦国的领土上分得一杯羹,拓展疆域。
各国君主在乐毅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基于自身的动机与利益诉求,纷纷响应乐毅的号召,决定共同组建伐秦联军。赵国派出了精锐的骑兵部队,其骑兵以机动性强、冲击力猛而闻名于世;韩国则提供了擅长山地作战的步兵军团,他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