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统一规制(3/6)
帝王的壮志豪情与决绝果敢,传遍华夏九州:全国划定三十六郡,郡设郡守,执掌民政诸事,劝课农桑、导水利、理户籍,事无巨细皆需操心;郡尉专职军事,操练兵勇、筹备军资,严守一方城防,护百姓安宁;监御史身负监察重任,犹如高悬于官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紧盯郡守、县令施政作为,纠察贪腐渎职之行。自此,郡县制如同一棵参天巨木,在华夏大地深深扎根,其繁茂枝叶向着中央集权的苍穹肆意伸展,引领着秦帝国这艘巨轮,扬帆起航,驶向未知而辉煌的深海。
二、郡县制架构
中央管控
在咸阳那巍峨壮丽、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宫阙深处,三公九卿宛如一台台精密咬合、运转流畅的政治机器,掌控着帝国庞大躯体的每一处细微脉络。三公之首的丞相,端坐于朝堂高位,总领朝政大局,宛如一位高瞻远瞩的领航者,凭借对郡县实际情况的精准把握,擘画宏伟政令蓝图,将帝王意志化作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施政方略,传至郡县四方;太尉则身披甲胄、威风凛凛,执掌军事调度大权,于沙盘之前运筹帷幄,依帝国边疆烽火、内地安危,调配郡县兵卒,或远赴塞外抗击匈奴,或镇守要害弹压内乱,守护山河稳固;御史大夫仿若帝国政治生态的“清道夫”,监察百官、肃正朝纲,其派出的监御史犹如朝廷耳目,常驻郡县,明察秋毫。他们深入田间市井、官衙公堂,仔细查验郡守县令施政细节,翻阅账目簿册,审视断案公允,但凡官员贪腐渎职之行,一经查实,即刻上报,绝不姑息。
每至岁末寒冬,郡县官员们怀着忐忑之心,整理好一年政绩簿,踏上赴京述职之路。那一份份政绩簿,犹如一部部地方编年史册,详细记录着田亩开垦几何、赋税征收多寡、治安维护优劣等条目。在威严朝堂之上,官员们免冠跪地,详述施政得失,三公九卿依政绩定奖惩,贤能者得以升迁、加官晋爵,渎职者则罢黜官职、逐出朝堂。这般严苛有序的考核机制,恰似一条坚韧“缰绳”,让中央牢牢牵住郡县“马头”,驾驭地方政务如臂使指,确保帝国政令畅通无阻、高效执行。
三、地方层级
郡县之下,地方行政架构层层铺展,秩序井然,恰似一座严丝合缝的精密宝塔。郡作为地方行政要枢,地位举足轻重,郡守端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