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汉武帝即位:雄才大略,武帝初登(3/9)
姬性格狭隘,在宫廷争斗中逐渐失势。馆陶长公主因怨恨栗姬,转而与王娡联手,经常在景帝面前夸赞刘彻的聪慧和贤能,同时诋毁栗姬和刘荣。
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景帝曾有一次试探栗姬,说自己百年之后希望她能善待其他妃子和皇子,栗姬却愤怒不语,这让景帝对她心生不满。而刘彻自幼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和远大的志向,他勤奋好学,对治国之道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在宫廷中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一些大臣的支持和赞赏。
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形势逐渐对刘彻有利。最终,景帝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这一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变数,体现了宫廷政治斗争的激烈和残酷,也反映了刘彻及其支持者在复杂局势下的智慧和谋略。
(二)景帝驾崩与武帝即位
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 141 年),景帝驾崩,年仅十六岁的刘彻正式即位,是为汉武帝。景帝临终前,任命了一批顾命大臣,如窦婴、周亚夫等,以辅佐年轻的汉武帝稳定朝政。然而,汉武帝即位初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他需要在宫廷中树立自己的权威,应对来自各方势力的质疑和压力。窦太后作为太皇太后,依然掌握着一定的政治权力,她对汉武帝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持反对态度,这使得汉武帝在推行新政时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例如,汉武帝即位后不久,就试图推行儒家思想,任用了一些儒士担任官职,但遭到了窦太后的强烈反对,最终这些儒士被免职或外放,汉武帝的新政也被迫暂时搁置。
另一方面,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依然激烈,大臣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他们对汉武帝的忠诚度和支持度也参差不齐。汉武帝必须谨慎地平衡各方势力,逐步掌握朝政大权,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治国理念。在这个过程中,汉武帝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稳重,他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策略,如拉拢一些关键大臣、分化反对派势力等,逐渐稳定了局势,为自己后续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三、即位初期的政策与举措
(一)政治方面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设立内朝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举措。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