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允直言讲实话:刚正不阿,坚守真理(3/6)
战的任务,它承载着对国家历史的梳理和传承,要求编纂者必须具备深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高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史工作中。在编纂过程中,他和崔浩始终坚持按照历史的真实情况进行记录,不隐瞒、不歪曲任何史实。他们深入研究北魏的历史资料,走访民间,收集各种传说和故事,力求还原历史的全貌。对于北魏皇室的兴衰历程,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隐秘事件,他们都如实记载,毫不避讳。
然而,他们的这种做法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危机。当国史完成并被刻在石碑上公之于众后,其中关于北魏皇室的一些内容触怒了太武帝。太武帝认为这些内容有损皇室的尊严和形象,盛怒之下,下令将崔浩等人逮捕,由此引发了震惊朝野的“国史之狱”。
在这场危机中,高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崔浩是修史的主要负责人,他在朝廷中地位显赫、影响力巨大。而高允只是参与修史的一员,从官职和地位上来说,远不及崔浩。但高允并没有为了自保而推诿责任,他勇敢地站出来,承认自己在修史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愿意承担相应的后果。
太子为了救高允,提前找到他,教他在太武帝面前避重就轻,只承认自己做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试图减轻处罚。但高允却拒绝了太子的好意,他坚定地说:“编纂国史是一件严肃的大事,应该实话实说。我既然参与其中,就不会逃避责任。如果为了活命而说谎,我将有愧于自己的良心,也对不起历史。”
在太武帝面前,高允如实陈述了自己在修史中的工作和想法,他条理清晰,言辞诚恳,没有丝毫的慌乱和隐瞒。他的真诚和勇气最终打动了太武帝,太武帝不仅赦免了高允的死罪,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其他人的处罚,使更多人免受牵连。高允在这场危机中的表现,充分展现了他的担当和对真理的坚守,他的名字也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辅佐数帝,直言不辍
文成帝登基后,高允因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受到重用。当时,国家刚刚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百废待兴,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高允深知此时国家需要休养生息,百姓需要安居乐业,于是,他多次针对朝廷的不合理举措进行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