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甩锅:朱元璋的锅(5/7)
的牺牲品。
朱元璋静静地凝视着天空中的画面,身体一动不动,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他的目光中透露出无尽的悲痛和愤怒,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
朝堂之下,群臣们纷纷低下头,伏在地上,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天幕的勇气都没有。他们深知朱元璋此刻的心情,没有人敢轻易触怒这位皇帝。然而,尽管他们不敢抬头,却依然竖起了耳朵,仔细聆听着每一个细节,希望能从这些信息中找到一丝线索或解释。
【建文元年六月,燕使邓庸被抓下狱,朱棣打探到消息后深感不妙,此时的他若要活命,唯有揭竿而起。于是装疯擒杀张昺、谢贵,夺得北平九门。后以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靖难之役自此拉开序幕。
历时四年的战争,朱棣先后控制蓟州,居庸关,而后便一路南下,畅通无阻。公元1402年,朱棣于南京登基,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下令恢复明太祖设定的官职以及典律,其中便包含宗室制度。】
“孤还是反了!”燕王朱棣两眼发黑,现在他感觉自己一点活路都没有了,虽然天幕上说是自己不得不反,而且恢复了父皇的宗室制度。但造反就是造反,谁知道反复无常的父皇会如何收拾自己呢。天幕上说自己造反时是朱允炆当皇帝之后,可现在却是父皇大哥都在的时候,别说造反,就是父皇、太子哥给自己一条白绫,自己上吊迟了点都会殃及儿子高炽、妻子徐氏。
“你儿子干得挺好,别说燕王会反,就连朕都想造他的反了。”此时的朱元璋出奇的冷静,不仅没有将一旁才四岁的朱允炆摔死,更没有下旨处理燕王,毕竟朱元璋设立的祖制中还真有一条,如果朝廷出现奸臣,允许诸王带兵入京靖难。
【建文帝失踪后,朱棣荣登大明朝第三位皇帝之位,年号永乐,庙号太宗。然而,在嘉靖时期,其庙号改为成祖,故而众人皆称其为明成祖。
作为永乐盛世的开创者,朱棣之贡献实不亚于其父太祖朱元璋。
但在宗室问题上,他重蹈朱元璋与朱允炆之覆辙,毕竟对皇权至高无上的追求乃所有帝王之共性。朱棣因自身亦为藩王出身,削藩无异于自扇耳光。他转而采取礼遇诸王之策,以换取诸王的认可与支持,从而巩固自己新得之江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