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甩锅:明英宗的锅(4/11)
时,深受皇帝宠信的宦官王振听闻此讯后,心中暗自盘算起来。他深知此次战事若能成功,自己必将立下赫赫功勋,于是便极力怂恿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闻听此言,亦是热血沸腾,当即下令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群臣们各抒己见。其中,吏部尚书王直率领众多廷臣共同上书劝谏,言辞恳切地指出皇上亲征之举实乃不妥。一来,朱祁镇身为一国之君,亲自出征必然会导致朝政荒废,无法及时处理来自四面八方的紧急事务;二来,战场凶险万分,稍有不慎,朱祁镇的人身安全便难以保障。
面对群臣的劝谏,朱祁镇却不以为然,他提笔批示道:“爱卿等人所言,皆是出于忠君爱国之心,朕深感欣慰。然如今那虏贼逆天而行,背信弃义,屡屡侵犯我大明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无数军民惨遭荼毒。边将们屡次请求援兵相助,朕身为天子,岂能坐视不管?故而不得不亲率大军前去剿灭这群贼寇!”
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阳光炽热地洒落在大地上,朱祁镇神色凝重地下达了一道命令:让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负责留守京师,守护京城的安宁与稳定。次日清晨,朱祁镇亲自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五十万京军踏上了征程。这支庞大的军队旌旗飘扬,盔甲闪耀,气势恢宏。
一同出征的还有王振这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以及以张辅和朱勇为首的众多勋贵大臣们。他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跟随朱祁镇奔赴前线。
时间匆匆流逝,转眼间来到了八月十四日。经过漫长的行军,朱祁镇终于抵达了土木堡。此时,太阳尚未完全西沉,天色依然明亮。然而,就在众人商讨下一步行动时,一场分歧产生了。随征的诸位大臣纷纷建议前往南面二十里处的怀来城坚守,认为那里地势险要,有利于防御敌军。但王振却坚决反对这一方案,他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理由——因为有千余辆辎重车辆还在后头,如果现在前进,这些辎重可能会落入敌人手中。于是,他毅然决定让大军在此驻扎,等待后续的辎重车队跟上。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合理的决策竟然给整个军队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选择的驻营地地势较高,而且附近根本找不到水源。士兵们拼命挖掘水井,但挖到两丈深仍然不见一滴水。在极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