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批:刚愎自用的崇祯(4/7)
明神武的明太祖朱元璋本人置身于彼时彼刻,恐怕亦难以彻底驾驭那场汹涌澎湃的党争浪潮。毕竟,即便是崇祯的爷爷万历皇帝,最终也不得不屈服于群臣的压力,在关乎立储的重大决策上做出让步。
【在巩已这个方面,如果说崇祯皇帝还算得上有所得失的话,那么在另外两个关键领域——治理民众和管理官吏这两方面,可以说是昏庸之举频繁出现。
我们必须坦率地承认,崇祯皇帝的运势实在不佳。由于受到小冰川时期大气候环境的巨大冲击,自崇祯皇帝登基那年起,华夏大地各处便灾祸连连:干旱肆虐,蝗虫成灾,洪水泛滥,各类疫病横行无忌,致使饥荒遍地蔓延。
这位皇帝总共执政了十七个年头,但其中竟然有整整十四年都被灾害所笼罩。无论处于哪个朝代,实施救灾行动无疑都是朝廷责无旁贷的使命所在。
崇祯皇帝确实也是绞尽脑汁想要去拯救灾民于水火之中了。然而,救灾工作必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些钱财又该从何而来呢?
到了明朝末期,国家财政状况已经异常紧张,崇祯皇帝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根本无法拿出足够的钱款用于救灾事宜。但更糟糕的是,崇祯皇帝不仅没有拨款救灾,反而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愚蠢至极的决策。
起初,他刚刚登上皇位没多久,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废止了工商税收政策。这样一来,那些富有的商人自然是欣喜若狂,但与此同时,国家财政也因此损失掉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来源。
遥想当年,大明王朝的雄师劲旅正于辽东之地与后金(即日后之清朝)的虎狼之师展开激烈鏖战。然而,祸不单行,此时国内亦是烽火连天,农民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此起彼伏,势不可挡。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竟再度祭出昏庸之策,悍然下达旨意,要在本已繁重不堪的常规赋税之上,另行追加征收所谓的辽饷、剿饷和练饷,并将三者合称为“三饷”。
虽说这“三饷”平均下来,每亩地也仅需缴纳区区九厘银子罢了,若按照彼时的粮价来换算,大约也就相当于十斤稻谷而已。可问题在于,这可是在原本就沉重如山的税负基础上强行叠加的额外负担啊!
对于那些因天灾人祸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