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山海关大战2(2/4)
。首先,他将自己的精锐部队留在原地休整,以保持他们的战斗力。而与此同时,那些饥饿疲惫的流民以及急于表现忠诚的新附军,则被派往前线冲锋陷阵。这样的安排既能够利用这些军队的力量,又能避免对自身精锐造成过多消耗。
大顺军行动迅速,很快抵达了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地区,成功切断了吴三桂向关外撤退的道路。这一策略使得吴三桂陷入困境,无法轻易逃脱。
除此之外,李自成还精心部署了其余的六万人马,兵分多路,分别向着山海关的西罗城、北翼城以及东罗城发起猛烈的攻击。这样的多方位进攻战术让吴三桂陷入了被动,他不得不将自己有限的兵力分散开来,以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威胁。
在公元1645年4月23日这一天,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队可谓是倾尽了全力,施展出了他们声名远扬的\"三堵墙\"战阵。这支军队被巧妙地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主力步兵,他们手持着锋利的长矛,排列成整齐的方阵,横向展开,宛如一道坚固的城墙。
其次,在步兵方阵之后,还有一群装备精良的弓弩手,时刻保持警惕,准备给予前方部队强力的支援。
而在大顺军队中最为强大和勇猛的骑兵则紧密跟随在步兵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坚实的后盾。更为重要的是,李自成本人亲自带领着一支压阵的精锐骑兵队伍,稳稳地镇守在全军的最后方,彰显出他作为领袖的威严与决心。
吴三桂的关宁军摆出的阵法也相差无几。大量手持长形盾牌和长矛的重步兵整齐地排列在阵列的中央位置,一共分成了四排。在这些重步兵的前方,布置着三排手持圆盾和砍刀的近战步兵;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三排背负着弓弩和火铳的轻步兵。至于那些精锐的关宁铁骑等骑兵部队,同样被安置在步兵战线的后方。
大顺军的骑兵如同疾风一般从步兵阵线的后方疾驰而出,他们骑在马背上,以惊人的速度冲向关宁军的阵地前沿。骑手们动作熟练地拉开弓弦,搭上箭矢,随后箭如雨点般密集地飞出。面对如此猛烈的箭雨,关宁军的重步兵们手忙脚乱,纷纷举起手中的盾牌试图抵挡。然而,对于远处的射击步兵来说,他们可以自由选择目标并进行还击。
大顺军的步兵阵线犹如潮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