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南明准备纳贡了(2/5)
近的小矛盾”,带着大军入关,赶走了“流寇”,还给崇祯帝和皇后定了谥号,发丧改葬,对那些有功勋的大臣、武将和文臣们也都非常有礼貌,对老百姓更是“不打扰他们种地做买卖,一点都不骚扰他们”。这一切不就是想证明满清政权的所作所为都是顺应天意、符合民心的嘛,满清政权入主中原那才是最合理的呢!
多尔兖一个劲儿地说清朝在北京定都,那是从李自成的农民军手里得到的,可不是从明朝那儿拿来的。清军过来那是“帮忙报仇”呢,结果南明的君臣们不但不懂得感恩,还“想着称霸江南,白占便宜”。在狠狠地否定了南明政权后,多尔兖又使出了他那一贯的又软又硬的招数,明明白白地表示满清政权绝对不能允许南明政权“称王称霸”,出现“天有二日”的情况。
他还警告南明别以为靠着长江天险就能高枕无忧了,以前用全大明的力量都打不过偏处辽东的满清,现在更别妄想靠着江南那一小块地方“决定胜负”。所以呢,南明的大臣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认清形势,知道自己的命运”,劝弘光去掉皇帝的名号,继续回洛阳作他的福王去,这样才能永远享受荣华富贵。
到了九月,史可法这才收到多尔兖那封气势汹汹的信,赶忙回了一封,相比之下语气那叫一个温和。针对信里提到的几个方面,史可法都一一做了解释和答复:
首先,是给南明政权的建立找依据,“国破,帝亡,祖宗社稷最重要”,得赶紧拥立才能“稳住中外人心”、“召唤忠义之士”,可不是忘了跟君父的不共戴天之仇,更不是违反纲常的“自己当皇帝”。而且南明政权拥立的皇帝朱由崧那是完全有继承皇位的合法性的——神宗的孙子,光宗的侄子,还是崇祯皇帝的哥哥呢——简直就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还一直强调朱由崧即位那也是得到了江南百姓热烈拥护的,听到朱由崧即位,江南的老百姓都在路边欢呼,声音能传出好几里地,大臣们也都劝他当皇帝。
第二,是对满清政权出兵剿灭流寇的感激。大清“赶走逆贼,为我先皇举办丧礼,清扫宫廷,安抚百姓,废除剃发令”等等一系列操作,都表明满清政权没忘了明朝,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义之举呢。作为大明的臣子,“那是个个伸长了脖子向北边,又是磕头又是作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