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南明准备纳贡了(4/5)
南明赶紧去掉国号投降。而史可法的回信虽然“言辞强硬”,把南明说得那叫一个人心振奋、奋发图强,可面对实际上已经腐朽不堪的朝政,他显然是心里没底,再厉害的巧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缺少有力的行动来保障,再多的豪言壮语也是白搭。
起初呢,南明政权一直觉得多尔兖进占北京,是因为吴三桂听说京城沦陷后,“哭着求着”让清兵来剿灭“流寇”。所以对于清军的到来,南明政权根本没当回事儿,直到听说满清政权到处派兵,还有南下的趋势,这才觉得有必要跟清军结盟,搞个盟友关系,于是就有了一厢情愿的和谈想法。
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马士英提议重新启用崇祯时出使过满清政权的原任知县马绍愉等人,让他们再去执行议和任务。紧接着七月初,南明政权把应天巡抚左懋第升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赏赐一品官服,还给马绍愉加了太仆寺少卿兼兵部职方郎中的官,陈洪范则被封为太子少傅。他们三个被确定为议和使团的核心成员,开始准备议和的事情。那这议和到底要怎么谈呢?北使三臣就跟府部的各位官员一起讨论了起来:
首先呢,是划定疆界这档子事儿。有人觉得应该以两淮为界,可大学士高弘图却说:“山东那可是险要之地,万万不能丢,实在没办法的话,就以河间为界吧。”他还建议呢,最好是“把榆关外的土地割让给他们”,为啥呢?因为要是在关内划界限,以后可就难保满清政权能乖乖遵守协议,不再继续扩张啦,那南方“山陵单薄脆弱,可怎么能安心呢”。马士英呢,又提出“他们的主子(顺治)还小,跟皇上当叔侄也成。”于是呢,南都的大臣们就开始幻想或者说在做梦,把明清两国变成辽宋那样的叔侄之国,而且南明要当这个叔叔。
其次呢,是改葬崇祯帝的问题。一开始,崇祯帝的梓宫已经被李自成埋在田贵妃的坟园里了,南明的大臣们就希望能专门立个陵墓,挑个好日子改葬。
最后呢,是向满清政权纳岁币的问题。此时已经丢了北京的南明政权再不提什么不纳贡之说了,除了这次使臣会带去好多赏赐的金银之外,南明政权还表示愿意给满清政权交岁币,高弘图觉得可以“等三年他们不侵犯我们之后,再适量增加岁币的十分之三”。
可实际上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