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马士英殉国(2/4)
典型代表。他深知自己所面临的危险,但依然坚定地站在了明朝的一边。在得知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的背叛行为后,黄端伯愤怒不已。他决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于是,黄端伯毅然决然地走到城门上,亲手写下了\"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这几个大字。这一举动不仅显示出他个人的骨气和勇气,更是向世人宣告了他对于明朝的坚定信念。这种大义凛然的举动无疑让那些贪生怕死的投降者们相形见绌。
然而,这样的举动却引来了清军的注意。很快,黄端伯就被清军逮捕。面对敌人的审讯,他毫不畏惧,坚贞不屈。他的气节令人敬佩,成为了那个动荡时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审讯室里,多铎怒不可遏,狠狠地拍打着桌子,震得桌上的物品都跳了起来。他瞪大双眼,对着被审者怒吼道:“你觉得弘光皇帝是什么样的人?他值得你为他去死吗?”
被审者黄端伯挺直了身子,毫不畏惧地大声回应:“皇帝圣明!”
多铎听到这句话,心中不禁感到一丝诧异。但他并没有放弃追问,继续问道:“那么马士英,他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端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马士英,乃是忠臣也!”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了信心。
多铎听到这个回答,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反问道:“马士英分明是东林党所指的大奸臣,怎么能说是忠臣呢?”
黄端伯却坚定地说道:“马士英虽然被东林党视为奸臣,但他在面对清兵时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宁死不屈,坚决抵抗清兵。这种精神正是一个忠臣所应具备的品质。因此,我认为马士英是一个忠臣。”
说着,黄端伯还伸出手指向一旁那些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钱谦益等人,愤怒地说:“而这些人则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惜背叛朝廷,投降于清兵。他们的行为完全违背了忠义之道,是真正不忠不孝之人。相比之下,马士英更显得高尚和伟大。”
多铎听后,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开始重新审视马士英这个人,并意识到忠臣与奸臣之间的界限并非那么简单。然而,作为胜利者的一方,他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立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