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隆武灭亡(4/6)
,隆武朝的军事支柱肯定就是郑芝龙本人啦,而他手下的军队呢,则是由御营御左先锋郑鸿逵和营御右先锋永胜伯郑彩两个人来管理。朱聿键盼着郑家能“全体出动”,全心全意给皇室尽忠,为恢复大明使出全力。
但郑芝龙并不这么认为,因此,攻打南京的计划并没有像朱聿键想象的那样顺利。首先,郑鸿逵迟迟不肯行动,并假装生病不出来,直到10月才带领军队前往仙霞岭。同月,抚州也发出紧急警报,于是只能命令郑彩从杉关出发前往抚州,分兵一路进攻南昌,另一路支援饶州。
北上的战略战术不一致,这成为郑芝龙与朱聿键公开决裂的标志。随后,朱聿键为了摆脱\"束缚\",搬到闽北地区,甚至考虑\"向西走\",将都城迁至江西、湖南等地。仅仅三个月的时间里,两人的关系就从亲密无间变成了对立争吵。
有人说,如果不是郑芝龙拥兵自重,又对北征计划诸多阻挠,那么隆武帝的复国大业说不定真有希望成功。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完全可以套用到南明时期的每一个手握重权的武将身上,无论是弘光朝的四镇总兵、左良玉,还是隆武朝的郑氏家族,甚至是鲁监国的方国安、王之仁等等。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里,很多武将都认为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别提什么舍生忘死、报效国家之类的话了。
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如果想要发动一场战争,那么必须要有精锐的士兵和强大的将领,同时还要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可是自晚明以来,明朝官军的数量和战斗力不断下降,政府征收税粮也变得异常困难。等到崇祯时期,物资配给已经非常紧张,对于南明那些处于动荡不安、纷争不断且偏安一隅的君臣来说,形势只会更加严峻。此外,从当时的整体局势来看,无论是皇帝还是武将,他们能够依赖的地域资源和空间条件都在逐渐减少。
郑芝龙与隆武皇帝之间冲突的关键是因为彼此双方利益与目标的不同。
郑芝龙的为人干练狡黠,雄心勃勃,性格强悍。他的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水手成长为海上霸主,再到成为明朝的重要将领。
对于郑芝龙来说,他希望通过支持隆武帝来扩大自己在福建的势力范围,并加深对当地的影响力。这无疑是一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