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摄政王多尔兖(2/4)
清军进入北京城后,多尔衮下令禁止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同时暂停了剃发令,并为明朝皇帝朱由检举行了葬礼。这些举措赢得了刚刚被大顺军抢一把的前明官绅的好感,迅速稳定了占领区的局势。
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多尔衮召集诸王贝勒大臣商议,最终决定将都城迁至北京。这次迁都决策既有政治意义,也有战略考量。一方面,迁都北京可以展示清朝统一中原、称霸天下的决心;另一方面,从战略角度看,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中心,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特别是对于清朝来说,如果局势不利,可以随时退回山海关外,确保自身安全。
金秋九月,顺治帝率领群臣和军队从盛京(即沈阳)出发,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北京。一到京城,他就迫不及待地发布了一个重要旨意:
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并赐予其珍贵的貂蟒朝衣;接着,命令礼部为多尔衮建立石碑以纪念其功绩,同时还赏赐给他册宝以及缀有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还有大量的金银珠宝、马匹骆驼等等。
这些丰厚的赏赐使得多尔衮在待遇方面超越了其他诸王,成为当时最受尊崇的人物之一。
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皇极门(后来在顺治二年改称为太和门)举行盛大仪式,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这标志着清王朝正式将首都定在北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第二个以北京为都城的少数民族大一统王朝,清朝开始了它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
李自成退入山陕之后,原明朝降官降将纷纷反水,但他在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六月仍积极准备反攻。另一支农民军在张献忠率领下已建大西国于成都,统一了全川 。南明势力拥戴福王朱由崧为帝,定都于南京,改年号为弘光,尚拥有中国南部的半壁富庶江山。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的战略是:对农民军的主要力量坚决消灭,而对南明政权则是“先礼后兵”。在此方针领导下,多尔衮先后击败大顺军,南明弘光、隆武、绍武几个政权,不仅权力早就大权独揽,而且在名义上也渐渐超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
时间来到顺治三年(公元 1646 年)五月,此时的多尔衮觉得每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