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西皇帝张献忠(2/9)
里建有朱元璋父祖的陵墓,也就是说,所有明朝皇帝的老祖宗都安葬于此。对于明朝来说,凤阳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它代表着明朝的根基和尊严。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由于农民起义军从未向这个方向移动过,凤阳周边缺乏足够数量和实力的明军来进行防御。而在农民起义军身后紧追不舍的明朝剿匪总督洪承畴负责的是\"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唯独不包括安徽。
这意味着,当张献忠、高迎祥等部向安徽进军时,洪承畴根本来不及部署军队进行阻击。就算他想要调动凤阳周边的军队,也没有相应的权力。因此,这个方向成为了洪承畴大军围剿农民起义军的一个巨大漏洞。而这个漏洞恰好被农民起义军敏锐地察觉到并加以利用。
张献忠率领本部兵马迅速通过河南汝宁府,进入安徽,并直逼凤阳境内。凤阳的文武官员以及明军对张献忠大军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守城的官军大部分被歼灭,其余人纷纷投降,凤阳最终落入张献忠之手。
在凤阳这个地方,张献忠做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的事情。他竟然挖掘了老朱家的祖坟,将皇陵周围所有的树木全部砍伐殆尽,并放火焚烧了皇陵,甚至连当初朱元璋出家的寺庙也没有放过。此外,张献忠还公然打出了\"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号。
之后,张献忠在退出凤阳后,与高迎祥分道扬镳,独自率领军队继续向东进攻。他们围困庐州和舒城,但都未能攻克。接着攻打桐城,攻陷庐江,屠杀巢、无为、潜山、太湖、宿松等城池,使得明朝的南直隶地区陷入了恐慌之中。
经过这场战役,张献忠在明朝政府眼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仅仅被视为众多\"流贼\"中的一员,而是与\"闯王\"高迎祥(名义上所有起义军的领导者)齐名的\"巨寇\"。】
“哼!”朱元璋面色阴沉地发出一声冷哼,这是他在天幕上第二次听到张献忠攻下自己老家凤阳的消息了。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他已不再像上次那般声泪俱下地怒吼,但内心依旧极度不悦。然而,这段时间以来,他从这天幕之上所见到和听闻的噩耗实在太多了,多得让他几乎来不及发怒。
【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明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内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