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西皇帝张献忠(4/9)
京城之围。
崇祯皇帝专门为她写了这四首诗: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凭将箕帚扫蝥弧,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五首诗无论拿出那一首,就算放在唐诗三百首之中,也是出类拔粹的。女将军秦良玉凭这四首诗,就算三百年后仍然是名声远播,甚至还有后人专门在永定门修建了她的塑像。】
万历四十七年,已经是四十五岁的石柱土司秦良玉,静静地站在庭院里,仰望着天空。她那历经岁月沧桑的脸庞,此刻却泛起一丝羞涩的红晕。
天幕上,一首首称赞他的诗正缓缓飘下,如同一缕轻柔的风,轻轻拂过秦良玉的心弦。她聆听着每一个字,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深情与真挚。
“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诗句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一场美丽的梦境。秦良玉不禁沉醉其中,她那颗饱经风霜的心,竟也被这诗意所触动。
然而,当她意识到这诗是那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皇帝写给年近六十的自己时,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如果不是因为对方的身份和年龄,秦良玉几乎会误以为这是一封来自爱慕者的情书。但现在,她明白这只是一种遥远而美好的幻想。
尽管如此,秦良玉还是忍不住在心底感叹:这位年轻的皇帝,竟然有着如此细腻的心思和卓越的才情。他的诗作,让她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与关怀。或许,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吧,能够跨越时空和身份的界限,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杨嗣昌离开京城后,抵达湖广地区的重要城镇襄阳,并在此处建立起督师行营,负责指挥明军对张献忠的围剿行动。
由于明军拥有更为强大的战斗力,最初阶段,他们多次战胜张献忠,明朝将领左良玉等人更是将张献忠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张献忠曾经险些被明军剿灭,但他巧妙地运用金钱手段贿赂左良玉,使得左良玉对其包围但并不攻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