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洪承畴经略西南2(4/5)
。令人痛心的是,整个县城仅余下何时济、李青等可怜的 63 户人家。面对如此惨状,众人皆感慨道:“唯有悉心安抚,给予百姓喘息之机以休养生息,方能使得这人烟稀少之地渐渐恢复往日的繁荣与生机啊!”
对于清军而言,若想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牢牢站稳脚跟,当务之急便是尽快恢复当地的经济。于是乎,长沙幕府率先行动起来,积极推行屯田政策,并开征所谓的“洪饷”,其功绩着实不可小觑。
回溯往昔,早在明朝时期,屯田已然成为一项既定的制度。其中既有由卫所组织实施的军屯,亦不乏通过移民进行开垦的民屯。而洪承畴这位睿智之士,则巧妙地将这些既有的制度加以灵活运用。他虚心听取幕僚们的良策建言,毅然决定于湖广军前大力推广屯田之举,更将此视为恢复社会经济的关键手段之一。就这样,湖广地区的屯田活动融入了当时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屯田运动之中。
初至长沙之时,洪承畴目睹当地赋税繁重,土地荒芜之景,心中便萌生出一个想法:派人前去屯田。为此,官府不仅提供耕牛与种子,还承诺每年收取一定量的粮食作为回报,并免除三年的赋税。如此一来,最终竟然成功地增加了十余万的赋税收入,而且并未让百姓遭受丝毫损失。
要知道,在清初那会儿,湖南地区可谓是历经沧桑,反反复复地遭受着战火的摧残,致使其经济日益衰败。众多老百姓纷纷逃离家园,生产活动近乎停滞不前。而此时屯田所带来的收入,恰好能够有效地填补军需之缺,这无疑成为了洪承畴大力推行屯田政策的强大动力。
直至顺治十六年,洪承畴仍对此事记忆犹新,他曾提及道:“自十一年起至十四年止,湖南的屯田之举、江西的折米之策,再加上我军前方的盐利以及木材贸易所产生的利息等,皆可为军需提供有力支援。对于各项卓有成效的相关文件,我均一同督促制作完成。”在此之中,或许存在着直接调遣军前将士前往屯田的可能性。
后来,当洪承畴负责经略西南之际,他更是在自己所能掌控的区域内增加了田赋,此即所谓的“洪饷”,亦称九厘银。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至于说这“洪饷”啊,它其实就是明朝末年加派的三饷之一,即辽饷,后来被清朝政府继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