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末成功的郑李会师(4/6)
管如此,从这些行动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从经历了新会战役的惨败后,郑成功对于与李定国的合作变得更为主动。这是因为他深知,如果李定国失利,自己将独木难支。
(五)永历十年(1656年)夏天,李定国书致郑成功。这封信长达四百余字,详细叙述了他入滇的经历,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在信中表达了对郑成功的信任和期望,鼓励郑成功坚持不懈地战斗下去,等待他们在长洋会师。由于当时西南和海上的交通已经被切断,往来书信需要通过“土司”或“龙门”转递,因此信件到达海上可能已经是当年冬天或者次年春天了。
(六)永历十一年二月(1657年3月),郑成功收到李定国的来信后,立即回复了一封长信。
郑成功的这封复信,洋洋洒洒长达二百余字。他在信中慷慨激昂地表示:“熏风盛发,指日北向!”并强烈要求李定国立刻出兵,这样双方就可以共同努力,实现“扫清宫阙,会盟畿辅”的目标。
时间来到了九月,郑成功再次向永历皇帝上疏,表示自己打算亲自率领强大的舟师部队,从瓜州和镇江等地发起进攻,并直接夺取金陵城。同时,他也请求朝廷命令李定国和孙可望带领军队从湖南出发,渡过洞庭湖,与自己会合,共同迎接圣驾。
李定国收到消息后,积极响应郑成功的提议。他约定在第二年夏天的时候,双方在南京会师。随后,李定国迅速向荆西地区发出檄文,邀请王光兴和李来亨等人在荆州会面,商讨下一步的行动。他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够制定出一个全面的战略计划,一举出击,收复失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了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秋天,郑成功给李定国写的一封信并没有送到他的手中。当时,李定国的军队已经进入缅甸作战,而这封信却意外地落入了投降清朝的白文选手中。因此,李定国最终没有看到这封至关重要的信件。
在打通西南和海上联络这件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上,诸多事宜皆由李定国率先发起。比如每一次胜利后的捷报传至海边、恳请双方会师共同抗敌以及约定结为姻亲等重要决策,无一不是出自李定国之手。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一方是拥有“国姓”殊荣且实力雄厚的郑氏集团,另一方则被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