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2)
第二天吃罢早餐,黄琬迫不及待的去到新店。先在一楼从南走到北,又宽又长的大厅,红色柜台,黄色货架,整整齐齐。北边副食店后面楼梯上到二楼,有一个小茶水间,里有七星灶,专门用来烧水泡茶的,茶柜是绿色的,有十几个小包间,大厅里有十多张桌子,可同时容纳一百人喝茶休息或谈生意。在茶水间旁边,有一个隐蔽的小楼梯到三楼,这是专供老板下来检查工作的。黄琬上到三楼到了中间的走廊,两边都是房间,可做办公室,也可做卧室,共有十六个房间。再从另外一个楼梯下到院子里,非常方便。黄琬在考虑给这个楼起个好听的名字。他思来想去,觉得自己这帮人同心同德,与共产党也是同心同德,对,就叫同德楼。他马上同胡伯商量,胡伯也觉得这个名字好。他叫胡伯去打听,县城谁的书法最好。胡伯立即带了大洋出去找人。二个小时后,胡伯带一幅字,上书“同德楼”三大字,落款是夏伯青,民国二十一年七月二十日。字体苍劲有力。黄琬叫胡伯找牌匾坊制匾,匾高三尺伍寸,匾宽六尺,采用黑匾金字。
午饭后,黄琬拿上那尊玉观音,李慧芬说这尊玉观音最少价值五万大洋。玉观音的莲花底座正中有一个小孔,黄先生留了个心眼,他写了张小纸条,上写此尊玉观音是我的。叠成黄豆大小,外面再包一层棉花,再塞进那个孔中,棉花是有弹性的,塞进去容易,想倒出来就很难。然后用一块白纸贴住孔洞。用包裹包好。叫上静安和胡伯去典当行,他叫静安大师在他交易的时候注意柜台里面,他听说有些典当行是很黑的,见了价值很高的东会调包,或蒙骗顾客,以低价收下,然后高价卖出。
三人找到了一家当铺,高高的柜台后面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朝奉,见三人进店,问道:“是当东西还是取当呀。”黄琬也不答话,拿出玉观音,打开包裹递了上去。朝奉接过一看,我的个乖乖,今天碰到宝了,这才是真正的唐代玉观音。他不动声色将玉观音放到柜台下一层道:“为了给你一个合理的价格。我去请掌柜的的过来看看。”说完向后面走去。静安贴近柜台,忽听里面有微微的响动。响动过后刚才那个朝奉陪着一个六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者出来,走到柜台前伸手拿起玉观音,装模作样的拿出放大镜看起来。从他拿起的那一刻起,黄琬就看出那不是自己那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