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保护遗址,还是吃饱饭?这是个问题!(1/3)
江夏挂了电话,转身就瞧见院门口的人正热火朝天地架煤炉。等他们架好了锅,往锅里扔调料包的时候,江夏瞬间明白了江冬的想法。
虽然没弄懂王伯伯那句 “电话并非专为他配置” 的深意,但还是忍不住在心里为妹妹点赞。
同时钻进厨房,加快了切肉的动作 —— 虽没法像东来顺师傅那样把肉片切得透光,但至少得让它们在滚水里打个转就能入口。
至于饭吗。除了江冬揉的面拿来做馍馍。剩下的缺口当然是用大米饭来填补。
别说没米。还记得下洼村嘛?
这时候的人,说话是一口唾沫一口钉,稻谷收好后,那边的老村长真的给江夏送来了“百家米”,还是加大号的。零零碎碎的加起来,足足有个百十来斤了!
可江夏掰着手指头算了算:百十号人干一天重活,一人得往肚里塞俩馒头三碗饭,这点粮食怕是连牙缝都填不满。
虽然现在过节加班没有三倍工资这么个说法,但江夏觉得还是得让别人吃的肚皮溜圆才是过节的气氛。
找出大蒸屉,再将原本用来煮猪草的大铁锅,架到院子里的柴火灶上。江夏的目光不自觉的看向自己左手食指上的一道疤痕。
诶,不是有个说法来着,汉族人左手食指上都有疤,江夏的这个是他小时候用铡刀铡猪草的时候弄的,你们的哪?
将大米扔到盆里泡着,江夏又开始掏兜。
直尺,温度计,要不是怕别人问量杯之类的化学仪器怎么来的,江夏都想把量筒摸出来了。
嗯?不就是蒸个大米饭,有什么值得我们的小江工程师这么大动干戈?
嗨!还不是报纸上介绍的“双蒸法”嘛!
不对,别个正式的名称应该叫双蒸饭,而且是属于“天天见报纸”上推荐的“粮食食用增量法”中的一种。这还是江夏的母校——五道口职业学院折腾出的办法。
简单来说就是饭已经蒸熟以后再加一倍的水,盖子必须盖紧不得敞气,把这个饭重新蒸一遍。
原本一斤米只可以蒸两斤的饭,而这个双蒸法却可以蒸出五斤的饭出来。
神奇吧,牛b吧。
这还不算啥,粮食食用增量法里面还有一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