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泡沫与奢靡,老朱怒斥黑店!(3/6)
乌木桌用的是大巧不工的做法,不加点缀,只一味厚重,用漆也极好。
这是否违制呢?
细究之下,竟无一处触碰礼法红线。
朝廷的律令从未对灯盏的数量设限,店家便借此空隙,肆意挥洒财力,营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华美气象。
这样的布置,既彰显了财力,又未触犯禁忌,可谓匠心独运。
当然,这也有朱允熥执政后,不断放松管制的原因。
按照朱允熥的想法,除了极少数物品仍然维持管制,并严格规定不准乱用之外,其实的器物,尽量任民间百姓随意使用。
要不然,若按以前的管制之法,总能找到一条律法,来给这家酒楼的老板定个罪。
实在不行了,也还有一个“兜底条款”。
官员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说他奢靡过度,败坏社会风气,然后打他几十大板,再责令他将酒楼的装饰物拆除。
不过,这些法令,都已经被朱允熥废除,并严令各级官吏不得如此行事。
自朱允熥执政以来,大明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各式家居饰品与日常器物。
老朱对此并不陌生,那些精巧的琉璃灯盏、栩栩如生的挂画,他都曾见过。
也清楚其中的奥秘。
这些物件虽看似华美,实则得益于工厂的批量生产,成本远低于手工打造,不仅能装点民生,更推动了商贸的繁荣,滋养了大明的经济命脉。
这家酒楼的装饰亦是如此。
琉璃灯盏与画卷,皆出自工厂流水线,单件价格并不离谱。
然而,店家大手笔地将它们堆叠运用,数十盏灯、百余幅画,汇聚成一股令人震撼的视觉洪流。
如此铺张的装潢,耗费自是惊人。
这般挥霍无度的做派,是否有些过于沉溺享乐了?
老朱心中顿时有了几分不悦。
奢靡表象背后,往往意味着世道人心的变化,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老朱强抑心中的不快,敛去眉间的阴霾,寻了一张乌木桌落座。
他此刻收敛了帝王威仪,看上去只是这喧嚣酒楼中的一名寻常食客。
刚一坐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