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的国策,消费革命与西南暗流!(5/6)
“先从海外购入棉花,织成细腻柔韧的布匹,甚或裁制成精美的成衣,再行出口海外。”
“一进一出之间,便可赚取惊人的利润!”
顾启章或许难以了解工业化,以及消费市场激发的深层道理。
但商贾之道,他肯定是知道的。
朱允熥刻意将此番筹谋剖析得一清二楚,就是激发顾启章的执行旨意的热忱。
他知道这一点于国家有用,办起事来,也会更有动力。
至于先前限制布匹出口的禁令,如今既有了充足的棉花来源,亦可顺势解除。
毕竟,时至今日,大明的经济早已凌驾于海外诸国之上,百姓收入丰厚,购买力远胜外邦。
在市场调节之下,优质布匹与成衣自会优先满足大明子民的需求。
毕竟,大明百姓才是最有钱的,能掏得出真金白银。
“臣领命,即刻着手筹办!”
顾启章的回应不仅恭谨,更透出几分难以掩饰的振奋。
他的目光微微闪动,似被这宏大的商贸前景点燃了热情。
户部官员,或多或少都带着几分“嗜利”的“职业病”。
一闻有利可图的“生意”,便若正待挥洒笔墨的书生闻到笔墨清香,浑身的干劲都被激发出来。
遣退顾启章后,朱允熥独自沉吟,思绪却想起了另一桩事。
论及棉花种植,西域之地无疑得天独厚。
即便是后世,那里的长绒棉依旧享誉四海,品质冠绝。
然而,遗憾的是,西域如今仍由东察合台汗国掌控,尚未归入大明的疆域。
不仅西域,西南亦是如此。
虽然西南的土司们,名义上早已向大明称臣。
朝廷更在那片蛮荒之地设乌斯藏都司与朵甘都司,以示管辖。
然而,与内地由朝廷直接委派的都指挥使司官员不同,这两都司的掌权者,皆是当地的土司首领。
他们的属官,如佥事、千户、百户,亦由土司家族世袭。
朝廷不过形式上颁发敕书与印信,承认其地位。
这种羁縻之治,更多停留在名义上的归顺,实则当地仍沿袭旧俗,其律法与内地截然不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