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朕要做神棍?平西之策与拉拢人心!(2/6)
君主乐于自我神化,甚至主动为自己披上神圣光环,沉醉于万民顶礼膜拜。
有的则对民间胡乱加封的称号嗤之以鼻,若臣子胆敢擅自附和,甚或官府出面认可,轻则斥责,重则震怒严惩。
受儒家思想教育长大的部分帝王,仅认可自己是真龙天子,对于其它称号,则加以排斥。
杨荣的谨慎并非无因。
如此提议,触及皇权威严的微妙边界,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不过,朱允熥对此倒是无所谓。
草原上那些关于他的传说,诸如“九霄玄璇大掌教”之类,实则早有大明情报局在背后推波助澜。
《大明日报》虽从未公开宣扬鬼神之说,始终以堂皇正论为基调,歌颂朝廷功绩,但其字里行间,早已将他的治国伟业渲染得惊天动地。
况且,他的诸多举措,诸如一诗惊朝堂,发明印刷机,蒸汽机,革故鼎新、平定四方、开通商路,桩桩件件,皆超乎常人想象。
朝堂之上,连有些老臣都暗自揣测,陛下莫非真是天皇下凡,生而知之,否则何以成就如此不可思议之功?
更遑论边陲蛮夷,那些目不识丁的牧民,听闻朱允熥的诸多事迹,再稍加神化渲染,便视其为长生天的化身,顶礼膜拜,虔诚无二。
朱允熥对“神棍”之名并无兴趣,内心甚至带着几分自嘲。
但他很清楚,蛮夷百姓总要寻一尊神明来寄托信仰的!
与其让他们膜拜那些蛊惑人心的“野神”,乃至被煽动与大明为敌,倒不如让他们将虔诚献给自己。
他虽不喜欢当“神棍”,却也愿为大明江山社稷,暂且背负这“天神”之名,权作一桩牺牲。
一念及此,朱允熥微微颔首,神色淡然:“此事无妨。传旨边疆官吏与前线将帅,命他们放手施为,只要能震慑蛮夷,大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他语气一转,又道:“今日召见你们,尚有另一要务需议。”
朱允熥长身而立,伸手指向舆图上的西域之地,语气沉稳而坚定:“古来西域之地,曾长期受中原王朝节制,归于王化。”
“然今却被东察合台汗国窃据,割裂于大明版图之外。”
他微微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