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中平二年(3/4)
们知道,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这乱世之中,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
黄忠则是登上马车坐在车夫身边。
马车行驶在道路上,士徽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快速后退。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她看着士徽,轻声问道:“夫君,为何突然想去中原看看?”
士徽微笑着,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深意:“我就不能是单纯的陪昭姬回去看看吗?”
蔡琰微微一笑,她为士徽倒了一杯茶,递到胸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温柔:“可以,妾身不怀疑夫君对妾身的情谊。”
士徽接过茶,轻轻喝了一口,然后缓缓说道:“当今的局势,昭姬还看不明白吗?趁着这两年还算安定,去中原看看吧,以后再想回来,就不知道是何时了。”
蔡琰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轻轻说道:“夫君是想去招募一些人才?”
士徽眼前一亮,没想到蔡琰竟然如此聪慧,一下就猜到了他的心思。\"昭姬,果然冰雪聪明。\"他称赞道,“夫君久居交州,对于中原只是不甚了解,还请夫人赐教,是否有良才推荐?”
蔡琰微微沉思,然后说道:“夫君,妾身久居深闺,哪里去听说中原的能人异士。”
“不过我倒是听父亲经常提起一人,曹操,曹孟德。”
士徽听到蔡琰提到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他问道:“昭姬,你见过曹孟德?”
蔡琰轻轻摇头,微笑着回答:“未曾见过,只是听父亲经常提起。”
士徽的兴趣更浓了,他接着问:“哦?岳父与曹操是什么关系?”
蔡琰的眼神变得柔和,似乎在回忆往昔:“父亲与曹操为师生关系,同在太学。且又有共同的朋友——刚直不阿的名臣桥玄。曹操与父亲虽然年龄相差22岁,但因共同的爱好和对世事的一致看法,使他们成为忘年交。”
士徽点头,表示理解:“原来如此,曹操确实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才华和智谋,在这乱世之中,确实让人难以忽视。”
蔡琰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感慨:“是的,父亲曾说过,曹操虽出身寒微,但胸怀大志,非池中物。”
“夫君,你可曾听说过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的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