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完善《人文心经》(6/7)
被赋予了“五”这个数值,代表着中心和平衡。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五行学说当中,南方被归为火行,东方与木行相对应,北方属于水行,西方对应着金行,而中央则属于土行,其作用在于协调金、木、水、火四者之间的平衡关系。
日月五星,合称“七曜”。华夏古代的日月五星,包括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即日月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这五颗星最初分别叫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这也是古代对这五颗星的通常称法。
四象,是指天空中东南西北四大星区。华夏古代把天空的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所谓的“垣”就是“城墙”的意思。
“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
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
由于地星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玄武上升。
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华夏古代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而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个星宿。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二十八宿分为四组,将天空分成东、北、西、南、中区域,称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是为“四象”。
后来古人又将其与阴阳、五行、五方、五色相配,故有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之说。后又将其运用于军营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如《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
华夏古代绘制地图时,习惯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现代地图的惯例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