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襄阳名城(2/5)
“它认识俺,俺不识它!”
“罢了!上面书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八字!”
“恕俺愚笨,这与寻人何干?”
“……走罢,且去拜谒太守大人!”
此时的襄阳太守杨慎,正在满心纠结的来回踱步。
空穴来风,事出有因。
外界的传闻,在他这个层次,自然很容易勘破真伪。而结果就是——
基本属实!
庞德公与蔡邕已经结伴到来,自己刚去拜访,而顶头上司刺史王叡也已经派人知会了一声,已经在路上了。
“各路大神齐聚,若操作得当,那可是泼天的名气,于吾官声大有裨益!唯不知如何谋划,惜乎?”
一旁的幕僚道:“大人,何不组一才子佳人局?届时庞德公,蔡大家,王刺史,与大人一同到场,群贤作文以记之,岂非盛事?若有佳作传世,便可史书留痕,岂不美哉?”
杨慎叹道:“汝之提议,吾岂会想不到?奈何吾初到任上,襄阳大族不与我等亲热,如无其参与,全场尽平民白身,所谓‘才子佳人宴’便沦为笑话。”
幕僚也暗叹一声,不再言语。
这就是东汉末年的现状:知识垄断在世家大族手中,寒门再难出贵子。才子佳人,唯有世家可以蕴育。没有世家支持和配合,各级政令难行,官员难有作为。而察举制下,皇帝选官几乎全是从世家大族提供的池子中捞人,新官上任,首要之事便是反哺家族。如此循环之下,世家愈发强大,皇权愈被架空。
所谓“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百年皇朝,千年世家”,便是对这一现实浓缩的写照!
正在杨慎忧愁之际,突有下人禀报,言一少年并一壮汉求见。
杨慎来了兴趣,自己刚到任不久,主动拜会的人可并不多。所以赶忙问道:“哦,来人可通姓名?”
“少年自称夏凡,壮汉名叫典韦。”
“夏凡与典韦,吾不曾相交,偏这名字似曾相识……”杨慎努力回想。
幕僚激动道:“莫不是流萤才子夏凡,与那兵器谱第一典韦乎?”
杨慎一拍大腿:“若真是此二人,吾有救矣!”
府门外,夏凡和典韦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