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开始囤货(3/4)
“我和师兄借的,大姑、姑父,我是这么考虑的,我哥平义也得来京城上学,就住在这边。西厢房和耳房归他,另外两间给王波王涛,以后你家住的也宽敞点。”刘平安边扯边解释道。
“平义住这边,我肯定照顾好。不过那两间房子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在说小波小涛离长大还早,到时候在让你姑父买。”
刘秀娥拒绝着坚持不要,看向小哥俩还在闷头吃肉,气不打一处来。
“啪~啪”
对着哥俩的后脑勺每人又是一巴掌。
最后在刘平安的再三忽悠和坚持下,大姑最后还是收下了那两间房,并说好时间明天让姑父跟着一起去法院登记处。
从大姑家出来,刘平安走到刚租的院子煤渣胡同7号,看见大门开着就走了进去。
蔡全无正拿着扫把在打扫院子,看见刘平安进来:“东家,您来了。”
“全无,不要那么累,抽空歇歇。我进屋写个单子,等下叫你。”刘平安称心的回道。
不多时,刘平安就写好了单子,把蔡全无叫了进来。蔡全无接过单子仔细的看了起来,顿时麻了:这小东家是什么路数,买那么多东西。大米、白面、各种肉类都是按万斤。
后面更是老字号的东西,什么元长厚和张一元的茶叶、天福号的酱肘子、全聚德的烤鸭、六必居的各种酱菜什么赖茅、杏花村、二锅头、通州烧酒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代乳粉、麦乳精等等(民国时期奶粉叫代乳粉,麦乳精由民国实业家臧伯庸引入国内生产)。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五花八门,还有老刀牌、哈德门、大前门牌子的各种香烟,更过分的还有各种蔬菜种子和果树苗,这是什么鬼?
除了种子树苗,其它的每种少则几百大洋多的则是万把大洋,比如猪肉就买了2万大洋(1945年1大洋好像能买8斤猪肉),这些加起来起码十万大洋以上。
蔡全无彻底麻了,这位爷想累死他,办全这些东西可是要跑遍全北平啊。
刘平安对着还在懵逼中的蔡全无说道:“全无,单子上的东西你开始买起来,先付定金,货到结尾款。
我每天下午过来拿货,离开的时候会把钱放在柜子里,法币和大洋掺杂着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