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1章(3/4)
“同时,过短的半衰期也会导致给药频率的大幅度上升。
“两个小时的半衰期,预计每天给药次数可能超过五次。
“白天还好,但晚上……恐怕病人都没法安稳地睡一个觉。”
闻言,林根生猛地怔住。
他只考虑了克服突变、耐药,却没有考虑到半衰期……
若是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发药物,病人吃药的吸收速度可能还没有排除得快!
“第二,脑渗透的机制不够清晰。
“理论上来说,既然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 fsd2a 转运体特异性识别脂肪酸样分子,那模拟出苯并噻吩环结构,就可以增加脑渗透率……
“然而事实上,苯并噻吩和天然 fsd2a 底物的极性头差异显著……
“况且,你也远远高估了这种‘模拟苯并噻吩环结构’的作用。”
按照林根生的想法,若是借助苯并噻吩环结构进行模拟的话,或许可以将渗透率提升个三四倍。
可以说是极其有应用价值了。
但事实上却远比想象要残酷。
林根生此时有些不可置信了……尽管对面是许院士,但,怎么就能断定自己的方向是错误的。
从理论上来说,自己的思路完全可行!
此时,张教授给出了答案。
他幽幽地道:
“这个方向,其实我们研究团队已经尝试过了……
“许院士的其中一个方案就有考虑过,不过最终结果并不理想,fsd2a 敲除小鼠中脑摄取仅下降 30!”
按照预期,摄取率怎么说也要大于百分之九十了。
然而事实上,连百分之三十都是理想情况,实际过程中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到。
这意味着,原本预估三四倍的提升,事实上却是微乎其微,压根就不值得专门去进行调整。
这都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了,而是基本上零作用!
付出巨大的代价,将原本的分子结构伪装成脂肪酸样分子……所要花费的科研经费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而最终却只能换来小数点级别的提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