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幕后元凶(1/3)
可鲜少有人知道梁虔事败泄露,背后却有宣平王府参与,那些通敌的铁证也大多来源于刺史府中管事,辗转多次送至文守卓手中。
文清也是在那时候得知了“谢大哥”与“崔姑娘”的真实身份。因此他足足生了虞成蹊三个月气,任凭对方带回来再多小玩意儿逗乐也始终板着张脸,惹得虞成蹊叫苦不迭。
“我生气的不是所有人都瞒着我这事,”文清前所未有地认真,“而是你们没将我当作朋友。”
顽劣少年似乎一夜间成长不少,也倏尔明白了家国之事原是近在咫尺。
如今西原、北狄表面结盟,屡次侵扰大梁边境,暗地里却都不欲与大梁彻底撕破面皮。
北狄三月遣使求和,西原不甘示弱,决定借公主大婚之时进献物宝,以示与大梁修好之意。于是备铎鞘、郁刀、生金、牛黄、纺丝等物,并良马一同送至长安,算作求和贺礼。
却在抉择护送队伍时犯了难。
如今西原与北狄结盟乘势坐大,明面上能用的人选不少,可北信王思虑再三,认为不宜动用朝廷兵力。若大张旗鼓由军队护送至大梁境内,反会令对方生出戒备,修好之念亦大打折扣,于是转而将目光投于江湖势力上。
他手下有一支队伍隐于暗处,且全由女子组成,显然不适合护送商队这等任务。
余下便只剩谢氏。
话虽说得冠冕堂皇,可稍有眼力便可看出无论对宣平王府还是谢氏,大梁皇室皆不能完全放心。到底是要一路深入大梁核心的梁京城,整路耗费数月,任由哪一边全权负责都有生变的可能,倒不如令他们结为一队,相互制衡。
于谢氏则又有另一层意思。
自谢砚之继承家主以来,种种做法尽数沿袭了前代家主的方略,似乎当真回应了那句“功成弗居,散带衡门”,只一心经营商路,毫无问政之意。若朝廷赐礼拉拢,则不卑不亢泰然受之,却无归顺的意思;即便朝廷冷淡疏远,也并未表现出如何急切,仍是令家中弟子习武、经商、念兵书,一切如常,仿佛全无在意。
可越是如此,大梁皇室越是寝食难安,料定谢氏回归之心不改,但凡寻到机会必定将他们验上一验,眼下便是最佳时机。于是一纸诏令,点名由家主掌管的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