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凛冬将至(5/7)
前提下,员工强制下班后依然得在家加班。有脾气的年轻人,当然可以早点下班,手机一关领导别烦我,只要月度kpi能按时完成,只要有信心自己的绩效不会拿到c或d。”
林萧然耸了耸肩,重重的叹了口气,继续道:“所以,还是那股熟悉配方,它本质不在于是否准时下班,是否取消大小周,而是工作量有没有降低,员工回到家后,有没有拒绝工作、拒绝不回复与工作有关的任何消息的权利。很可惜,员工只是被强制离开工位,工作量没有丝毫减少,而在家办公期间的水电网成本全由自己承担,没有餐补和加班费……万一过劳猝死,公司还能推脱,说已经让员工准时下班了,在家出事与公司无关。”
话已至此,林萧然和叶临对视一眼,脸上满是苦笑,因为他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也清楚彼此的想法。
还有比大厂员工更惨的吗?有,大厂的外包员工。几乎所有互联网大厂都喜欢外包这种形式,成本可控,性价比极高,还能规避风险,就好像百万外卖大军、百万快递小哥一样。
这里面还是有区别的:一种是人力外包,招聘成本更低的人员。他们长期处于鄙视链下游,自嘲为二等公民,不仅工牌与正式员工不一样,活动区域相对有限,甚至在工位紧缺的时候,还得给正式员工让位。他们承担最苦最累的活,无偿加班,做着重复性机械工作,五险一金按最低标准缴纳,无缘年终奖,只为了那点转正希望。可转正希望相当渺茫,外包员工往往像血包一样用完就丢。
第二种是业务外包,交给外部公司处理。有时候这些外包公司在招聘过程中,直接蹭大厂旗号,说是某某子公司,某地区分公司,怎么忽悠怎么来,进去后发现待遇相差得太远。
所以往往会有这样奇怪现象,某互联网大厂明明有几万人,规章制度严丝合缝,业务井井有条,审核层层环扣,却因为某宣传海报犯下了幼稚错误,引起全网舆论轰炸。
这背后很可能是总部下达宣传命令,接着层层外包克扣经费,到最后所有活都是外包公司的临时工负责,就好比原本100万预算方案,结果是领着三千月薪的临时工兜底。
像前段时间某电商平台,将业务给了外包公司,外包公司找了试用期程序员来编码。等到项目结束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