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债务重组(1/3)
“我的意见是,低价抛售、甚至无条件转让镇政府在玻璃公司中的部分股份。镇政府可以处于持股地位,但不能干涉玻璃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陈东莱一边审视着桌面的文件,一边发话:“1988年,邵震为了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控制力度,曾经使用了土地出让和资金注入两种方式,把镇政府在玻璃公司中的股份扩大到了62。要知道,此前镇政府的持股占比不过只有34而已。”
听到陈东莱的建议,马修神色一滞,问道:“现在呢?如果债务重组的话,镇政府的持股比例,退让到多少较为合适?退让给谁较为合适?”
坐在陈东莱身旁的吕大林开始翻阅起了桌上的文件,认真查阅起玻璃公司的股份占比,说道:“镇政府持股62,创始人文建国同志持股18,鱼泉水晶制造厂持股20。”
他轻咳一声,开始为陈东莱的方案摇旗呐喊:“各位,请注意本材料的23页下方的月利润变化图表,在邵震扩大镇政府在乡镇企业的持股占比之前,玻璃公司一直都处于盈利状态。虽然有时候经营状况不佳,但始终没有出现大规模亏损。”
众人这才惊奇地发现,吕大林所言确实非虚:原来玻璃公司也有过辉煌景气的日子!
这回轮到毛定远开口了。“原因我知道。我久在峡山,了解一些情况。玻璃公司是文建国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建的,由于品质好、营销手段佳,加上与鱼泉水晶制造厂合作,因而曾一度名扬江安省,年利润最高峰达到了14万左右。”
“初期的股份结构相对均衡。文建国同志作为创始人,占三分之一;镇政府提供企业挂靠服务于行政上的便利,占三分之一;参加合作的鱼泉水晶制造厂占三分之一。”
“但好景不长。邵震担任镇党委书记之后,眼馋玻璃公司的高额利润,于是想尽办法,通过掺沙子、埋钉子等方式,在半年内将镇政府的持股比从34提升到了62。文建国同志失去了对自己企业的控制,只得愤然离场。”
陈东莱淡然一笑,接过话茬:“邵震改革的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原本好好一个盈利十多万的优质企业,直接变成了一滩烂泥。”
坐在长桌下首的几名副镇长纷纷羞愧地低下头来。邵震对玻璃公司的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