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推辞(2/3)
着这个庞大帝国的大事小事,以表诚意。“还有十七弟为我付出甚多,这些赏赐只是一点心意,希望他能明白我的苦心。” 朱棣心想。
朱棣准备好一切后,在宫殿中来回踱步,心中默默盘算着明日朝会的流程。他深知这朝会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安抚朱权,更是要向满朝文武展示自己对兄弟的态度,而朱权在住处,看着亲信离去的背影,便准备睡觉,大宁的兵马,那是他的底气所在,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自己陷入境。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大朝会如期举行,大臣们早早来到朝堂,分列两旁。朱权姗姗来迟,他身着便服,神色慵懒,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朱棣见他到来,面露微笑,起身相迎:“十七弟,你来了,快赐坐。”
朱权拱了拱手,随后便坐上了太监搬过来的椅子,朱棣对着群臣说道:“诸位,建文听信小人之言,我们起兵“清君侧”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而宁王朱权,本可在大宁安稳度日,却因兄弟情义,毅然与我等共赴艰难。他的大宁兵马,是靖难之役中不可或缺之力,于我朱棣而言,十七弟是最可信赖的兄弟,于大明而言,宁王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朱权也十分有眼色,于是他开出了第一炮,有些事不用商量,他和朱棣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四哥,国不可一日无君,建文已死,大明现在最有资格坐上这个位置的就只有四哥,弟弟在此还恳请四哥可怜一下天下百姓,登临宝座。”
“不可。”朱棣此时满脸严肃,“父皇生前传位于建文皇帝,孤只是照着父皇的家训,起兵“清君侧”谁料孤的大侄儿,建文皇帝竟然意外的身亡,孤十分痛心。”
朱棣说完,眼中似有泪光闪烁,群臣见状,纷纷跪下高呼:“燕王不可过于哀伤,此乃天数。”
朱权心中暗笑,他知道朱棣这番说辞不过是做戏,但也配合着说道:“四哥,虽说是天数,但如今大明不可无主。四哥文治武功,又是太祖高皇帝亲子,为大明安稳着想,您必须承担起这个重任啊。”
朱棣微微摇头,“十七弟,此事休要再提,孤不能背负这篡位之名。”
这时,一位大臣站出来,“陛下,宁王殿下所言极是。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惶惶,正需要陛下这样的英主来稳定局势。陛下若不登基,恐生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