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族协议(3/4)
与此同时,后方的营地也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大量的粮草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这里,堆积如山。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锻造着锋利无比的武器,火花四溅、叮当声不绝于耳。而那些负责采购战马的人员,则奔波于各个牧场之间,精心挑选着强壮而敏捷的良驹,以确保军队能够拥有足够的机动性。
整个贵霜阵营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每个人都深知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将会决定他们国家的命运。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待时机成熟,便会如雷霆万钧之势向乌孙部发起猛烈的攻击。
最早知道这个情报的居然还是不奴部的商船,他们在和贵霜帝国沿海居民交易的时候,才知道贵霜帝国在集结队伍。
只要不是蠢货,就知道贵霜人到底要干什么?向北,匈奴在乌孙以北,除了乌孙还有何人?
贵霜帝国的核心区域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塔吉克斯坦部分地区。这个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古中国、古印度和古罗马三大文明古国的桥梁,他们贸易发达,也在贸易中学会了很多技能和知识。
东边的大汉和高原,贵霜帝国的东边是强大的汉朝,汉朝在极盛时期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同时,高原地带的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和领土扩张,这限制了贵霜帝国向东的扩张。
西边的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同样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其疆域西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帕提亚帝国与贵霜帝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同时也有贸易往来,但并没有形成军事同盟。因此,贵霜帝国向西的扩张也受到了帕提亚帝国的制约。
由于东边是强大的汉朝和难以逾越的高原,西边是帕提亚帝国,贵霜帝国不得不选择向北和向南扩张。向北,贵霜帝国扩展至中亚的部分地区,向南则进入了印度次大陆,占领了今印度的旁遮普、信德、卡提阿瓦和马尔瓦等地,使得整个印度河流域处于贵霜的控制之下。
公元110年四月,贵霜帝国的皇帝是阎膏珍在朝议时提出了他的国策,“帝国往东是大汉,往西是帕提亚,与大国交战耗损国力。我们唯有向北和向南,经过深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