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如何养活十三万人(4/4)
达自己的意愿,表示愿意将原本应归还的粮食留在谷内,用于共同抵御可能出现的灾荒之年。一些年长的人眼中闪烁着泪光,回忆起曾经经历过的苦难岁月;年轻力壮的则挺直了脊梁,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决心。
三天以后,这件事被海员们带到了另外两个城镇,所有人都感动不已,把这件事默默的记下。很多老人,在生命最后的时间,还记得这件事,喊着“一天不奴部,一生不奴部!”。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件事情竟然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产生了另外一个显着的效果。当新的城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开荒活动时,全体民众都积极地投身其中,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疯狂,他们开垦了超过260万亩土地。他们不畏艰辛,全力以赴地开垦着每一寸荒地,仿佛要将这片土地彻底征服。
不仅如此,人们对于修建水利设施也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干旱问题,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打造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风力水塔。这些水塔宛如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巨人,屹立在田野之间,成为了一道独特而壮观的风景线。
而且,在规划农田与水塘的布局时,人们遵循着一种古老而智慧的比例——“九亩田一亩塘”。这种巧妙的安排既保证了充足的耕地面积用于农作物种植,又提供了足够的蓄水空间来应对可能到来的旱季。可以说,这样合理的设计为整个族群在未来抵御旱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不奴部在整个冬日,都在忙碌。外面飞雪万里,不奴族的老百姓还在地下洞穴里用枯木种蘑菇,还在大海上捕鱼,还在养殖园里养小兔子,这是秋季从草原上抓来了,明年春天就会有很多小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