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河北省—保定二师惨案遗址、城市象征:张家口大境门(2/3)
基因的传承密码
遗址现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馆内“沉浸式课堂”利用全息投影还原惨案场景,学生可触摸“虚拟血衣”感受历史温度。2023年,保定市将二师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开发《红二师》校本教材,组织“重走护校路”研学活动。正如纪念馆墙上的题词:“青春之血未冷,理想之火永燃。”
二、张家口大境门:钢铁之门与文明长河的交响
1 地理密码:长城上的“开放基因”
大境门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长城四大关隘”。其独特性在于“门”而非“关”——明朝筑“小境门”严防蒙古,清朝却主动开“大境门”,以“大好河山”四字(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题)昭示“内外一统”的胸襟。这种转变背后,是清廷对北方民族政策的调整: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后,长城从军事屏障变为商贸纽带。
门洞高12米、宽9米,青砖条石砌筑,门楣上“境”字暗含“边境之门”的深意。门外元宝山麓的“来远堡”,见证了张库大道(张家口至库伦,今乌兰巴托)的繁荣:驼队满载砖茶、丝绸,换回皮毛、药材,年贸易额达15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4。这条“草原丝绸之路”,使张家口成为“陆上码头”,俄商、英商在此设立分行,晋商“大盛魁”在此发迹。
2 文明交融:从刀光剑影到商旅驼铃
大境门的“双重性格”在建筑细节中尽显:城门西侧保留明代瓮城遗址,东侧却立着1909年詹天佑题写的“京张铁路”纪念碑。1905年,京张铁路在此设站,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铁路与千年茶马古道在此交汇。更耐人寻味的是,门内关帝庙与清真寺比邻而居,城墙上汉蒙双语碑刻记载着“茶马互市”的规则——这扇门,曾是文明对话的“旋转门”。
1924年,大境门见证了“中苏通商条约”签订,苏联商队经此将毛呢、水晶运入中国。1945年,八路军在此举行“张家口解放入城式”,聂荣臻元帅题词“边区首府”。如今,门内“大境门文化广场”矗立着“丝绸之路群雕”,骆驼商队与蒸汽火车的雕塑,诉说着从驼铃到汽笛的跨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