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多方势力(2/6)
一笑,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这套逆变器用的是标准三电平拓扑么?还是做了自适应补偿?我听说有的厂家最近在试用多子模块的冗余架构,可靠性提升挺明显。”
面对莱娜眼神中闪过的一丝细不可察的迟疑,麦麦提内心暗自窃喜。
有时候,工程师之间的交锋,恰恰只在一个不经意的提问间完成。
提出这样一个边缘型的问题,一方面借莱娜回应中的措辞与细节,窥见veneys研发体系的真实水平。
另一方面,也能不动声色地向她透露一个重要信号:中国这边的风电项目,已经开始探索多模块冗余和新一代电控架构,绝不是她想象中单纯追赶的角色。
试探,从来不是为了拿到秘密,而是为了读懂对手的底牌;
否则,麦麦提大可以直接切入永磁电机的径向力分配、磁路耦合参数,或者变流器的载波调制策略——
但这种直指核心的问题,无异于在别人心脏上扎一刀,不仅得不到答案,还会立刻激起全面防备,以至于锁死后续所有的对话。
莱娜微微抬眸,神色镇定间又是下意识地看了看笔记本,又是低声与一旁的工程师交换了几句。
片刻后,她才开口:“我们目前的逆变器,主要还是基于传统三电平拓扑。”
“不过,在模块化和冗余设计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内部测试,尤其是在提升可维护性和故障容错上,正在尝试引入更灵活的分布式架构。
话虽这样说,但麦麦提听得出,她用了几个关键词:“主要”“一些新的内部测试”“正在尝试”——
这些模糊措辞,意味着他们在多模块冗余方面尚处在探索期,远未形成成熟的工程应用。
麦麦提微微颔首示意,心里却已有数。
但他并不知道,就在他抛出问题、若无其事地微笑时,莱娜在回答完后,指尖轻轻敲击了一下笔记本边框——
这么一个下意识的小动作,足以证明她内心的波动。
莱娜开始重新审视眼前这个几年未见,既模糊又陌生的中国年轻工程师。
他的提问专业且老练,这点毋庸置疑,但每次都精准地踩在新兴技术动向的节点上,这就很令人匪夷所思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