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这tm的都能跑?(4/6)
你的模型,要你的测试报告。”
风声呜呜作响,像有什么东西在黑暗中蠢蠢欲动。
陈知源皱着眉头沉思,赵衡阳忍不住搓了搓手,老李叼着烟的嘴角动了动。
张厚德终于闷声道:“……干。”
麦麦提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干,”他低声道,“就对了。”
——
三天后
达坂城旧场,北侧一排废弃的检修车间。
这检修车间还是当年那台100千瓦风电机发生飞车事故后,马文斌和王曦权用简易集装箱
破旧铁门半掩半开,屋顶漏光,墙角挂着锈迹斑斑的母线残骸,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油漆和老化塑料味。
地上,临时搭建了一套极简测试台架——一台20千瓦小型风机模拟器,一套改装过的逆变器,并联了功率补偿模块,旁边堆着几只应急用的稳压电源和采样器。
台架破得像玩具。
但麦麦提蹲在地上,神情专注,手里的动作又快又准,像外科医生缝合断裂的动脉。
老李他们站在一旁,看得心头发紧。
这台架,逆变接口早年按国标gb/t 19964设计,通讯协议杂乱,还混着一堆早期can总线指令;
风机模拟器本身是80年代末第一代设备,力矩响应延迟大到堪称灾难;
而并网逆变器,连最基本的虚拟阻尼都没有配置,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裸奔”状态。
在这种设备上跑同步并网实验?
简直是找死!
但麦麦提可没有丝毫犹豫。
他穿着一件已经洗得发白的工作服,逆光半蹲着,神情冷静,指尖在端子板上飞速切换接线——
三分钟,手工校准电压采样误差;
五分钟,复写逆变器控制指令,强制激活虚拟同步机预备逻辑;
十分钟,重新映射风机负荷模型,将负荷惯量曲线压制到动态误差范围在5以内。
做完这一切后,他又从背包里摸出一个小巧的便携式控制盒——这是他闲时自己做的控制器,专门为并网小信号调制设计。
硬件打补丁,软件打补丁,风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