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历史的重演(1/6)
风电行业的闭门会,名义上是一场闭门交流,实际上也是给上级领导的一次成果展示会和政策研究的指向会。
因而与会人员延续之前峰会时的名单,除了——中层零部件制造商无法参加外,各主要风机整机制造商的代表与大型风电场运营主管都应邀参会。
这场会议没有任何新闻媒体在场,会场灯光压得很低,四周围满了速记员,气氛比以往任何一次闭门会都更紧绷。
主席台上的能源局副司长扫了一圈众人,简短开场:“今天不是汇报成果,也不是交流心得。是定方向、定规则的会。每一条建议,都会影响未来十年风电产业的基本盘。大家各抒己见,但请务必要以国家与人民利益为重。”
话音刚落,前排,一个身影缓缓起身。
自然是吴俊豪。
他不紧不慢地拿起麦克风,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节奏:“我建议,将‘风电机组平台化与认证标准’立项提前,明文规定——未来三年,行业主推机型功率不得低于5兆瓦,标准体系同步适配10兆瓦以上直驱平台。总之,简化开发路径,集中资源,减少低效投资好强化出口竞争力。”
台下,有人眼神一亮,更多人微微颔首。
尤其是几家即将布局6兆瓦、8兆瓦机型的整机厂代表,眼中闪过急不可耐的认同。
吴俊豪环视一圈,补了一句:“与其让劣质小机组卷死行业,不如未雨绸缪,统一高功率技术路线,避免低端重复内耗,才能真正走出去。”
有人当场鼓掌,更多人犹豫着举了举手。
气氛一时变得暧昧。
麦麦提就是在时举起了话筒:“我反对立项限功率标准!”
他的语气不大,但十分冷硬,在扩音设备的加持下,整间会场变得鸦雀无声。
麦麦提略一停顿,继续道:“制定认证标准,依我看,必须以系统安全、运行经济性和多场景适配为前提,而不是单纯按兆瓦数划线。今天看似推动产业升级,实则人为制造壁垒,逼死中型创新企业,只剩下寡头把持市场。最终,行业链条失去弹性,供应体系失去多样性,一旦超大型机组批量失效,整个产业链会整体崩塌。
他目光忽然凌厉,依次扫过会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