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情义(1/4)
情义情义,融情于义,明大义而抛小义,究竟孰对孰错?
站在旁观者,局外人角度,周子隐身为侠义剑客,多次挺身而出,挥剑斩向眼前不平之事,维护世间公平正义。
维护世人心底良知,道德,自然是毫无争议的大义之举,值得人们敬仰。
可要站在他年纪轻轻便撒手人寰,不仅抛下一对年迈父母,老无所养,一介柔弱妇人,独自养家……
乃至于年幼丧父,无依无靠的那对可怜孩童角度看。
他们会因为几句虚无缥缈的大义之举,便主动忽略掉自己漫长人生,才刚开了个头,便彻底失去父亲陪伴……
忽略掉自己从小到大,亲眼见到的母亲那些不为外人所知的辛酸苦楚吗?
更何况,这还是建立在有腾论此人出现,并最终成功为周子隐洗刷干净身上冤屈的前提下,若无此前提。
周家人这辈子都得背负着“禽畜”贼寇家属的骂名。
流言猛于虎的道理,自然无需多言。
再者说,所谓的“沉冤昭雪”,纵使周子隐身上的冤屈当真能够被洗刷干净。
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累积起来的,留在他家人,父母,妻子,孩子心底的那层厚重阴影。
当真能像“沉冤昭雪”那般,说不在意就不在意了吗?
结果显然不尽人意,悲剧,永远都是悲剧,即便在悲剧最后,给这个悲剧的结局套上一层美好的外壳作收尾。
依旧无法改变,它是悲剧的事实。
衡量悲喜与否的从来都不是故事结尾,而是连结开头与结尾,中间那段无比漫长,煎熬的过程。
更准确来说,是在那段无比漫长过程当中,一个人内心经历的摧残与美好。
摧残多,美好少,那便算悲剧。
摧残少,美好多,那便算喜剧,另外需要注意一点,有资格区分摧残与美好的不应该单单是故事主角一人。
而是知晓这段故事全貌的,每一个有心之人,他们内心感受到的摧残或美好。
摧残就是摧残,美好就是美好,衡量摧残与美好之间那道模糊界限的,不应该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
这样容易将人的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