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火绳枪(1/3)
经历前几日刺杀一事。
枪炮这种东西,赵安仔细想过,但是他明白在短时间内造出真正意义的枪炮是不现实的。
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不说现在的燕州一穷二白,只是在技术上,手工车床造出一杆枪的时间周期现在赵安也等不起,在蒸汽机没有出现之前就开始手搓枪炮,几乎是等于玩笑。
当下安全固然重要,眼下的经济也是也很重要,所以赵安决定先让张兵曹命令匠人先制作一批袖箭弓弩之类的武器方便携带,用来保命。
在赵安看来,打仗打的就是钱,否则一旦弹尽粮绝,什么都是扯淡,抛弃生成搞枪炮不现实。
所以眼下还是要以建设封地为主,当然军队也是要加强的,一个是为防御北胡,还有一个就是为了镇压冬季的匪患。
记忆中,每到冬季来临之时,就是盗贼丛生的时候,尤其是安乐县境内,更是匪患不断。
武器库内,张兵曹向赵安汇报着:“殿下这袖箭兵曹一共制作了20多副,弩箭也有50个,都在这了。”
赵安点点头,“回头将这些装备装配给我本王的护卫,还有上次刺杀本王用的弩箭知道是哪里的工艺吗?”
“回殿下,匠人们一般打造军械都会留有印记,据老臣了解,这几名刺客使用的弓弩来自京城。”
如果我猜得没错,燕州军中一定有燕州豪族的眼线…赵安沉思片刻,对跟在身后的张兵曹安排道:
“目前将重心放在生产新式农具上,其次是弓弩,再将剩余的生产力放在工业产品上。”
张兵曹将赵安的话用铅笔记录在随身带有的小本子上。
现在这种方便携带的铅笔也在燕州流行起来,工匠们人手一支不说,导致流出出去,被燕州读书人发现这种铅笔可以极大的节约纸张后,郑家的书店更是被这些读书人给堵了起来,这也让得了这门生意的郑家家主郑钱对赵安感激不尽,非要拿出三成股份。
当然对于这种送上门来的好事,赵安自然是不会拒绝。
“对了,现在工艺部,军工部,还有基建新建的炼钢厂都是缺匠人,现在都督府银两还算宽裕,应该多多招人。”
赵安想到这,看向张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