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站后重建,情系苍生(2/4)
内无法解决燃眉之急。
萧逸则亲自负责防御工事的重建和军事部署。他来到边境,与将领们一起视察受损的城墙和防御设施。看着那些被敌军破坏的地方,萧逸眉头紧锁:“一定要加强这里的防御,不能让敌人再有可乘之机。”他下令征调更多的工匠和材料,按照更高的标准重建防御工事。然而,工匠们在战争中或死或逃,所剩无几,重新召集他们困难重重。而且,材料的运输也极为艰难,道路在战争中被严重破坏,崎岖难行,运输车队常常陷入泥泞或遭遇山体滑坡,导致材料损失严重。
在沿海地区,防御设施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萧逸借鉴了一些外族战船的设计特点,对沿海的炮台和战船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它们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他还在沿海建立了烽火台和了望塔,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预警系统。但沿海地区的渔民们在战争中损失惨重,许多人失去了船只和渔具,生活陷入困境,他们无心参与防御设施的建设。萧逸不得不安排一部分物资先救助渔民,同时还要劝说他们加入建设,以保障沿海防御工作的顺利开展。
除了防御和救助,恢复经济也是当务之急。李灵沅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在农业方面,朝廷向农民发放种子和农具,并派遣农官指导他们耕种。对于那些因战争而荒废的农田,朝廷组织百姓进行开垦,同时修建灌溉设施,改善土壤条件。但种子和农具的分配并不顺利,一些地方官员为了私利,克扣物资,导致部分农民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而且,长期的战乱让土地肥力下降,开垦工作异常艰难,百姓们常常劳作一整天,却收效甚微。
在商业方面,朝廷降低了商业税,鼓励商人重新开业。李灵沅还组织了一些集市和贸易活动,促进物资的流通。然而,商人们顾虑重重,他们担心外族再次入侵,货物会遭受损失,而且战后市场萧条,购买力低下,许多商人都在观望,不愿轻易投入资金。
为了让百姓积极参与到重建工作中来,萧逸和李灵沅决定亲自参与一些劳动。在一个新农田的开垦仪式上,萧逸和李灵沅拿起锄头,与百姓们一起劳作。他们的举动极大地鼓舞了百姓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重建家园的队伍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萧逸和李灵沅的感情也在悄然加深。他们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