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环淮安陈瑄访故老 奉灵柩汉王闹京师(2)(3/5)
举千斤,奔跑如飞……再看看那些在阳光下攒在一起熠熠生辉的刀枪剑戟,若握在他们手里,不打出一片新天地才怪呢!
若能顺理成章地得到太子之位也就罢了,否则,这就是他与朝廷抗衡的子弟兵,到那 时,皇帝老子也认不得了。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已成了黄龙旗下至高无上的皇帝,大阅全军,演武校场,迎受文武百官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有了底气,也就更有了滋事的资本。今天,由皇太子主持的移灵发引大礼他是憋足了节外生枝的劲儿。
高炽遣细致周到的工部右侍郎蔺芳打前站安排道里车船,高煦则安排纪纲的亲信锦衣卫指挥同知庄敬参与,专和蔺芳拧着干,弄得沿途地方官府无所适从。
此前,高炽斋戒三日,遣官以葬仪奉告天地、宗庙、社稷,然后素服亲自祭告,在京亲王以下衰服随班行礼。发引开始,从仁智殿请出徐后的灵柩,在一阵阵低沉哀痛的乐声中,皇太子致祭,而后是皇妃、太子妃、亲王、亲王妃、公主。
毕竟是已薨多年的人了,虽然每个人都在抹泪,却没有哭天嚎地的痛楚,泪滴的分量也大不一样。太子在感念慈母的大恩大德,若母后在世,自己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艰难。 汉王在怨恨,母亲在世时就对他不满,父皇前不知说了多少坏话,没登上太子之位,说不 定就是她的原因呢。
贵妃王秀娥是极不愿这位善良的姐姐远去的,她就是躺在坤宁宫里一句话不说,皇妃、 太监、宫女谁敢犯贱?如今,自己身体不好,皇帝又不在,偌大的宫阙暗流涌动,张贵妃 时不时出点幺蛾子难为她;太监宫女玩对食,由过去的偷情变成了现在的半遮半掩,人伦大礼也不是这般行法!亏了皇太子妃张晋眉每每相助,天生的一股子杀威,凤眼微微一挑, 众人也就低头敛迹、悄悄走路了。
贵妃张沄秋的泪全是为自己流的。皇后在世,对她这个功臣之女不屑一顾;皇后病危,又让宫女出身的王秀娥主摄六宫;皇后去了,皇上竟沿袭了皇后的做法,依然信用王秀娥。
哥哥张辅在交趾那么大功劳,皇上却只字不提,每每偏袒那个没有根底的苏州女人。唉! 皇上北巡,她多愿陪着,多愿把一腔的热血澎湃和脉脉温情献给皇上。可皇上走,不要说 辞别,连个招呼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